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宝贵的财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成为常事。社会治安也急剧恶化,恶性事故频发。

    为了让这些待业青年有事可做,国家绞尽脑汁。各个单位都实行了一对一的顶替制度,一个老职工退休,可以由其一个子女顶替工作岗位。

    有些多子女的家庭,为了争夺一个顶替指标,抢得头破血流,兄弟姊妹反目成仇。

    为了让子女顶替自己的岗位,很多双职工家庭都夫妻双双提前退休,为儿女腾出空位来。一时间,大批经验丰富的老职工、老技术人员,甚至是老科学家黯然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

    有着这样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体,郭逸铭又哪里担心找不到人?

    这些被迫退休的研究、技术人员、老工人,没有后顾之忧,要求不高,也不强求什么正式工指标,只要有一个能让他们发挥余热的地方,多赚几个钱补贴家用,他们就如愿以偿。他们工作了几十年,实践经验丰富,不需要岗前培训,来了就能用。老同志听话明事理,远比什么都不懂还好高骛远的年轻人好用。

    舒雨菲的这份名单,就有数十个这样的退休科研工作者。

    这些人大多是从材料应用所董老他们那里获得的。董老他们搞了一辈子科研工作,认识的行业内专家教授多如牛毛。同在一个领域,相互联系也频繁。通过他们介绍,郭逸铭很快就拥有了一份数十人的名单,都是这次在退休大潮中,为儿女做出了牺牲的老科学家、老技术人员。

    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各行各业的科研工作者数不胜数,光是本市退休科研工作者的名单,就不下数千人。

    这些人部分被原单位返聘,但赋闲在家的仍有千人以上,其中四十出头、年富力强的不在少数。

    车到电子研究十三所,被门卫拦了下来,舒雨菲打开车门,朝守门大爷挥挥手:“黄大爷,您好,我们是来找陈教授的。”

    “噢,是你啊!”

    门卫黄大爷认出了这个跑了好几趟的小姑娘,“老陈刚从老家回来,你们就来了。先填一个来客登记表,还有工作证也登上,我这就通知所里。”

    电子十三所是一家军工研究单位,老人很尽责地监督郭逸铭一行填了来客登记表,连司机都不例外,然后打电话请示了研究所领导。研究所方面早就知道他们来访。事实上,陈教授的情况,就是所里告诉董老的,所里的人事干部很快就热情迎了出来。

    “陈教授在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很有见地,如果不是所里实在是人员膨胀,我是说什么也不放的。他家一共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和闺女都顶替了工作,老二和老三还在家待着。前些日子,街道办给他家老二介绍了个街道火柴厂的工作,他嫌丢人没去。老两口现在天天在家唉声叹气,为两个儿子的工作操碎了心。”

    十三所人事处的处长将陈教授家的情况介绍得一清二楚。

    “他爱人也是在十三所工作?”

    “是啊,瞿大姐是真空室的操作员,她退了以后,新来的那个小姑娘比她差远了。年轻人本事差脾气还大,领导批评还要顶嘴。说实在的,这一批老研究员退了以后,年轻人根本就顶不起来,我们的研究工作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可所里的经费实在紧张,勉强挤出点钱返聘几个老同志,但大多数人只能回家待着。”人事处长唉声叹气。

    几人来到十三所家属宿舍,郭逸铭就皱起了眉头。

    太寒酸了!

    家属区的房子应该是很早建成,还是非常老旧的筒子楼,一块块红砖在岁月侵袭下变得斑驳黯淡。可以看到,有些墙面联接处的水泥已经风化脱落,砖头摇摇晃晃,有几个地方还是空的!

    这整一个危楼!

    楼道里黑漆漆的,灯泡只剩一个灯座,搬运蜂窝煤形成的煤渣落了一楼梯。从逼窄阴暗的楼梯走上去,楼道里堆满了各种杂物,公用厕所散出的臭气聚而不散,薰得人头晕。一个单元,左右各有一个套间。但听人事处长介绍,这每一个套间,都挤进了三个家庭!

    这就是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们,所住的地方,条件竟然如此恶劣。住在这样的危楼不说,还几家人共用一个套间,条件恶劣到怵目惊心。

    郭逸铭不由感到鼻子一酸。

    他们上到三楼到四楼之间,见一个老人拿着扫帚,正从楼上扫下来,将洒落在楼梯上的煤渣扫干净。

    “陈教授!扫地呢?”人事处长向他打招呼道。

    这就是陈教授?

    陈教授穿着一件老旧但很干净的棉衣,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有很多圈,应该是深度近视,看人和看东西的时候,习惯性地有个朝前倾的动作。

    “啊,刚回来,买了蜂窝煤,掉了很多煤渣。”老人随口应道,他眼睛不好,向前倾看到是齐处长,表情立时有些惊慌,手里握着扫帚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惶恐地问道,“齐处长,您找我?是不是老大他们又有什么事?还是老二他们又去闹了?”

    “没有没有,我是陪中美电子研究所的郭所长特意来拜访你。”齐处长笑着宽慰他,然后低声在郭逸铭身边说道,“陈教授的老大工作粗心大意,所里对他很不满意,他还闹着要所里解决他媳妇儿的工作。陈教授二儿子、三儿子也天天到所里闹,说要工作,又埋怨老人不该让幺女顶老妈的工作。家里整天闹得鸡犬不宁,两个老人都快被他几个子女逼疯了。”

    郭逸铭感到喉头有些哽咽,他实在是想不到,一个业内闻名的老科学家,家里情况竟然窘顿到如此地步。

    事实上,像陈教授家里这种情况,又何止发生在他一家。这栋搂住的科研工作者们,全国如陈教授家里这样情况的科研人员们,又何止千千万万?

    家室不安,他们又怎么能安心工作?

    物伤其类,其不哀乎?

    郭逸铭也是一个材料学家,一个科研工作者,对于同行们的境遇,深深地感到无比同情。但他的能力也很有限,就像国家无力为所有科学家们提供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一样,他也无力帮助所有人。他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一番心意。

    要知道,这些人所掌握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都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啊!

    他绝不能任由这笔宝贵的财富,就此流失!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