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各种合作自从三十年代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战争期间里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交流非常频繁,德国有着中国所需要的大量基础材料以及精密加工等技术,而中国有着德国所需要的众多先进武器技术,1940年开始中国就向德国提供了部分雷达技术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德国的雷达技术研发和实用化,随后又是提供了vt引信技术以及f7战斗机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属于防守用的技术,为的就是增加德国对抗英美战略轰炸的实力,但是对于进攻性非常强的轰炸机、坦克甚至半自动步枪等技术都是没有提供。
毕竟陈敬云希望的是德国能够坚持的更久一些,而不是说让德国一路顺利的击败苏俄抵达西伯利亚和中国直接有领土接触。
而中国和德国的技术合作,对于德国来说是帮助了德国增强了极大的防空实力,让英美损失了众多的战略轰炸机却是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对于中国来说则是极大的加速了基础工业技术的进步,对于三十==年代后的中国来说,阻碍最大的就是各种基础材料的限制的,而偏偏基础材料这种东西和其他科研不一样,其他科研可以通过加大金钱和人力的投入就可以迅速取得突破,但是基础材料这种东西却是得老老实实的一样一样的试验,为了研发出一种高性能的铝合金,科研人员必须反复试验无数个配方,最后才能够找出来一个最为适合的配方来。
而基础材料这方面德国人还是比较强的,直接交换过来后能够让中国节省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研发时间。
从建国初年开始,中国为了获得这些基础性质的各种技术,就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引进,早期是从美国,包括很重要的蒸汽轮机,舰炮以及汽油机,汽车,特种钢铁、石油设备等都是从美国那边引进等,而在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里,中国的技术来源就变得非常广泛,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都向中国大量出口了各种技术,这一时期里和法国合作研发的十二寸舰炮技术、和德国合作的大功率潜艇用柴油机技术、液冷发动机技术就是代表。而到了三十年代后期后中国从这些国家能够引进的普通技术差不多都引进了。而还需要引进的就是一些基础材料方面的尖端技术,而这些代表着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最高成就的东西是很少有人会往外卖的,因此这一个时期中国就是和德国选择了合作,通过交换来各取所需。
从技术基础来说,当代中国实际上并没有比其他国家强,甚至对比英美德三国来说,一些基础技术上还逊于他们,真要说有强于他们的,也就是只有电气方面呢的技术了。但是为什么中国能够涌现一大批先进技术装备来说呢,这个主要是中国因为有着陈敬云在,在飞机、坦克和其他一些军事装备的研发上面拥有更加先进的制导概念。
比如说喷气式飞机,当各国还沉醉在螺旋桨发动机的时候,中国就已经花费了巨资研发喷气式发动机,当各国还在沉迷于平直翼飞机的时候,中国在1940年就开始了后掠翼飞机的研发。起步早,方向比他们正确,投入比他们大,这自然也就能够比他们更早的获得各种先进的军事装备了。
而这种先发优势才是陈敬云给中国在技术上带来的最大优势!
而这种先发技术优势也是让中国保持军事技术上的领先的重要手段,不但在飞机上如此,在雷达,在导弹,核弹上都是如此。
当陈敬云确定了太平洋以及欧洲方面的最新战略后,中国的外交部门迅速的联络了德国方面,然后通过不菲的价格给德国提供了一批先进军事上的技术,包括小口径的vt引信防空弹技术以及液冷发动机上所使用的废气涡轮多级多速增压器技术等,作为交换中国从德国那边得到了德国最为先进的柴油潜艇技术,目前中国的潜艇虽然不少,但是对比德国那边潜艇技术还是有些差距的,此外还获得了德国那边研发的诸多新式技术,比如红外线瞄准设备等。
乃是近年来中德之间最大的军事技术交换合作。
而德国一得到了这些技术后,立马就是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部队,给予了英美的战略轰炸机部队重大杀伤。
而在太平洋方向上,中国加速了在菲律宾方向的攻势,八月十二号第二集团军攻克了马尼拉,随后荡平了整个吕宋岛,随后又是迅速登陆了菲律宾中部的诸多岛屿。美国那边行动也不满,攻克了棉兰老岛也是迅速登陆了菲律宾中部的诸多岛屿。
中美两国的快速进攻,以至于让菲律宾群岛上各岛屿的二十余万海陆军部队尽数被歼灭,少数则是投降。
由于两国的最高层都是对前线部队下达了最为严格的命令,命令前线部队保持最大的克制,所以尽管两国的部队已经是进行了实行上的接触,但是却保持了最大程度上的克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