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大外甥,节哀顺变."她就比苗宽大了两三岁,因翠姑做了他后娘,自己便得认下这个外甥.
张硕也出声安慰.
苗宽哭了一阵就擦干眼泪,道:"还得去通知别的亲友,这就告辞."
张硕和秀姑自然没有挽留他,连声道恼,送他出去后,张硕回来说道:"苗云死得晚些,倒是苗庆媳妇没人照料,娘家觉得丢人,苗庆家无人,前夫家更不认她,苗家族里也不肯理会,熬了两天就死了."
两条人命,消失得快若流星.
这么重的伤势在现代社会可能会挽回一条命,在这里,唯有死路一条,这可是一个破伤风都足以致命的年代.
秀姑拧眉道:"这件事发生到如今,快两个月了吧?苗庆可有消息?"
"没有消息,消失得无影无踪,衙门虽派人缉拿,但是正值战乱时期,没人肯出城去找人."张硕摇头,随后说出自己的猜测,"媳妇,我料想苗庆下手前就做好准备了,所以两个月了依然抓不到他.我刚刚问了苗宽,苗庆动手当天他父母兄嫂孩子都出门走亲戚了,出远门,至少在百里以外,他们拿着路引走的."
听了他的说法,秀姑点头赞同,很有可能早就知道,所以事先安排好家人,"硕哥,你说,苗庆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我可不信他是半夜回来撞破."
"媳妇,要我说,你别生气啊."
"你说来听听,我有什么可生气的."秀姑生出一股好奇来.
张硕低声道:"这件事沙头村的人都知道,两三年了没人告诉苗庆,咱们村因为翠姑嫁过去才知道一些,却也没人多管闲事,可见哪个村的人都不会在两个月前突然告诉他.所以,我怀疑这其中有翠姑的手笔."
"什么?翠姑?"秀姑瞪大了圆溜溜的眼睛,是翠姑通知了苗庆?仔细想一想,很有可能,翠姑从来都不是忍气吞声的人,"你怎么怀疑是翠姑,有何凭据?"
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儿,不能一句话就给翠姑定罪.
张硕咳嗽两声,"我不能确定,所以才说是怀疑啊,媳妇.无缘无故,苗庆怎么突然就动手了?他媳妇跟苗云可不是一年两年,在翠姑成亲前几年就勾搭上了,这是苗宽自己说的,他们家的人都知道.苗庆早不知道晚不知道,偏偏这时候知道,你就没有怀疑?其实苗家不是没人怀疑,只是翠姑心眼儿多,做事一点痕迹不留,她一没有打人,二没有骂人,更没有杀人,怀胎生子坐月子也没出门,谁都不能说是她给苗庆通风报信."
说实话,张硕挺佩服翠姑的本事,滴水不漏.
若不是这件事发生,他都想不起正月份翠姑曾经来自己这里买过肉,事后自己去李家送祥儿急要的猪肉时,见到街头巷尾闪过翠姑的半边身子.
苗庆就在李家后街的店里做木匠活.
即使是县城里住的人家,除了大户人家外,平常少有人瘩缎衣裳,所以他当时一眼就认出是翠姑了,哪怕他看到的是翠姑背面半边,因为除了带着牡丹花纹的红绸子衣角外,还有手上一个粗大的金镯子和金戒指.
秀姑其实也有点儿怀疑,但是无法说出口.
就算是翠姑把苗云和苗庆媳妇偷情的事情告诉苗庆知道,只要她没教唆苗庆杀人她就没有任何罪过,任何人都不能指责她.
一般来讲,苗庆知道,定然会管束他媳妇,要么就是休了他媳妇,都对翠姑有好处,也许这就是她通知苗庆的初衷,但是没想到苗庆下手如此之狠,接连伤了两条人命.当然,前提是翠姑通知了苗庆,现在谁都不能确定是不是她.
"话不能乱说,咱们心里怀疑就放在心里头吧,翠姑也不容易."听了张硕的话,秀姑断然道[,!]她和翠姑早就各自嫁娶,并不同村,除了人情,也没亲热来往.
最重要的是,他们无法确定翠姑有没有教唆苗庆杀人,不敢妄言.
要是翠姑教唆了,她理应承担自己的罪行,但如果没有呢?他们几句话说出去,这就是一条人命,苗庆杀了媳妇可能不致死,翠姑要是教唆人打杀丈夫,那就是必死无疑.
"嗯,我去买火纸,苗宽通知一番,咱们家就得去一趟.你有了身子,风雨交加,路程又远,你留在家里.回头我托天瑞帮我接壮壮和满仓送回来."张硕叮嘱了好一番,直到秀姑每一句都记在心里,他才出门.
本以为午后他不用出城了,谁知苗云在这时候死了,他们家必须得有人去烧早头纸.
秀姑有谐闷,好好的日子不过,苗云偏偏自个儿找死.
天天阴雨连绵,山路难行,苗云七日后出殡,场面办得并不如何热闹,毕竟他死得不体面,乃是偷情被人打得重伤而死.
出殡时亦是张硕前去,秀姑在家安心养胎.
直至七月底,夏雨方渐渐止息,八月初彻底晴空万里.
百姓欲哭无泪.
八月底本是秋收季节,理应处处金色遍野,累累硕果,如今他们已经看出今年颗粒无收的凄凉境遇,不仅收不到粮食,而且这一季的粮种全部赔进去了,一亩地用了一石粮种呢!
心里头再苦,还是得活着.
地里泥泞一片,他们只能等些日子,希望不要下雨了,免得种麦子时无法下地.
路面率先干透,老张快手快脚地就和儿子把陈粮运到城里.
一百石的麦子,几乎可以堆满本就藏着铜钱的地窖.
为了方便以后取出铜钱,父子二人把六十石麦子堆在地窖里面,铜钱放在地窖外面,两三万斤的铜钱,着实占据了不少空间.
另外四十石麦子托了好些人才换来四十石粮种,中秋后种下地.
朝廷乘胜追击,捷报频传.
水师先是收复闽地,朝廷大军在定北侯的率领下斩杀薛稼,收复两江,而后活捉荣亲王,押解进京,两江和闽地无数意欲立下从龙之功的文武官员纷纷落马,出现许多空缺,朝廷迅速派人就职,安抚麾下各个州府县城.
他们这里秋季颗粒无收,江南一带却是风调雨顺,许多地方每亩产粮三四石,粮食流入各地,粮商开始开店卖粮,大大缓解了颓缺粮的窘境.
粮价下跌,其他物价亦然.
九月底,战事结束,金银价大跌,颓百姓欢欣鼓舞,略解绝收之痛.
金价滑落为一两金十两银,银价跌作一两银一千文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