炆就觉得自己这眼皮有些睁不开了,躺在榻上呼呼大睡起来。
这一觉,竟让朱允炆从傍晚直接睡到了翌日破晓。
真正牛气的,是朱允炆这漫长的一觉睡下来,竟然连梦都没有做一个。
这比起他之前,一夜七八个、甚至十几个破碎梦境的睡眠质量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药只是一味引子,真正起到作用的,还是朱允炆思想上那根绷了十几年的弦松了下来。
但不管怎么说,朱允炆又在太原逗留了几天,直到整个人的精神几乎完全恢复到了巅峰状态,才在黄福等山西文武官员的列送下,开启北上的道途。
入了冬的草原没什么好看的风景,加上朱允炆一进入漠庭区域,三部都护十几万大军就加入进了护驾的队伍,这一下就更没有什么好逛的了。
乌泱泱全是人头,周遭更全是冲天的锐气。
“漠庭三部这些年发展一向稳定,向北向东,也扩张了不少。”
三都户之一的刘铮向朱允炆做了个简短的汇报:“自捕鱼儿海往北臣等前后灭、降了大约十几个族群,这些族群都已经被迁往了辽东,少部分男丁比较多的,送去了北平修路。”
捕鱼儿海往北。
那不就是深入到西伯利亚地区?
幅员之广,估计可以比肩整个大明了,但这时期的人口估计还没半个辽东多。
实打实的跑马几千里见不到一个村庄。
开发是不可能开发的,一百年之内都不可能具备开发的能力,但扔掉不管又太可惜了,起码在做地图的时候,版图会少掉一大块,估计会有七八个江浙的面积。
“既然那片土地上的生存种族已经被驱逐,你们三部如果有心的话,可以分一支迁徙过去慢慢繁衍。”
在这件事情上,朱允炆选择给漠庭三部高度的自治管辖权。
占吧,占的越大越好。
中央已经有了蒸汽机,早晚火车都会诞生,只要从北京建一条通往西伯利亚的铁路,那就可以永远的把漠庭拴住。
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是。”
刘铮虽然已经做了漠庭的大都护,但举止言谈都充满了浓厚的军人作风,脊梁挺得笔直,陪在朱允炆的身边亦步亦趋的紧跟着。
像一个警卫多过像边疆重将。
还是杨溥这位文人都护官跟朱允炆聊得更火热些。
“陛下的气色越来越好,真是我大明乃至整个明联的大喜事啊。”
缓步前行的朱允炆笑着摆起了手:“朕在太原睡了足有七八天,整天吃完饭就喝御医给煎的安神药,喝完倒头就睡,这气色当然好了。”
听到皇帝连服了几天药,几人的脸色都有些隐忧,杨溥感慨发声:“当年臣刚刚录进翰林院的时候做翰林郎伴驾御前,那时陛下常常理政至深夜,天不亮就醒,御医多次劝谏,陛下言‘江山社稷之重,不敢懈怠丝毫。’以此为拒。
今日得见陛下愿意安心将养圣躬,说明我大明总算是到了四海承平、蒸蒸日上之日,也说明我等为臣子者,足可以让君父省心,这是对臣等最大的肯定啊。”
同是姓杨,连这拍马屁的套路和水平都相仿。
朱允炆哑然失笑,倒也不以杨溥之媚而存偏见。
做臣子的不拍皇帝马屁,那才是说不过去。
一行人走了能有大半个时辰,便是来到了东胜卫城外的英烈陵,到了这里,大家伙的神情都端肃了起来。
戍守陵园有一个百户的精兵,即使是见到朱允炆来了,也并没有产生骚动的和任何杂音,仍旧眼神专注的盯着正前方,只是把自己的身板,挺的更加笔直了些。
陵园是一扇拱形门,且高且宽,门头为石刻的大字。
“大明民族英烈陵。”
门头的左右两侧竖着刻了两行大字。
“民族大融合万岁。”、“民族大团结万岁。”
这两句是当年朱允炆亲笔提的,肯定了盛庸和几万将士,与马哈木、阿鲁台等人通力合作,携手抵抗帖木儿的东征,并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为了保护草原各部族的安宁,盛庸和三万余名大明健儿,不惜牺牲掉自己宝贵的生命,证明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明海纳百川,团结和保护各民族的伟大胸襟。
朱允炆在门口肃立了一阵后,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迈步踩着一级级的台阶,向着陵园内进入。
双喜、刘铮、杨溥等并京营、漠庭大小武官数百人紧紧簇拥着。
“当年盛将军奉命为燕王争取时间,以四万骑硬撼十余万敌,杀至险些尽墨,这才有了一战定乾坤,开我大明北疆万世太平。”
一行人走过一排排的墓碑,直到最后来到山顶,这是一处宽敞的亭台。
亭台的中心树立着一块巨大的丰碑,详细介绍了盛庸的生平和他的功绩,最后是一句朱允炆亲写的落款。
“拯救草原各部的伟大的民族英雄盛庸将军灵寝!”
这座墓碑由一个小旗负责保卫,每每换班,在左右两旁时刻都站着两名护卫的兵士。
朱允炆从右侧的长案上取了三根细香,燃起后郑重其事的微微鞠了一躬,身后众人则无不脱下头盔,深鞠一礼。
礼毕,朱允炆上前将香插放进去。
“所谓居安思危,越是生逢太平,越是要珍惜太平,感念太平之不易,感恩英烈之伟大。”
朱允炆郑重其事的说道:“所谓英雄,不过也是一群普通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一样脆弱且只拥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而他们之所以是英雄,便是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会勇敢的顶上去,为身后的同胞亲人,将一切危险重担扛起来罢了。”
说罢,朱允炆注目又站了片刻,才折身走到一旁的长案边,抄起一根狼毫,挥洒间写下了四句短词:
“兹念英烈,高歌长行。
魂断埋骨,魄归青冥;
山河易貌,草木秋荣。
维尔英灵,永照大明!”
虽说水平拙劣不堪,但却是朱允炆真情实感,众人观之,无不感受到皇帝在看向这座英烈陵时,眼神中那浓浓的深情与悼念。
朔风很冷,但所有人的心,却是暖的。
(伟大的人民英雄与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