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 四面八方会中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啊?

    郭逸铭也知道,这是当初他没把话说清楚。可他毕竟来自于国力强盛的后世,在这个时代也浮于表面,接触的不是美国的大公司就是科技人员,在国内也是各个协作单位转转,打交道最多的,还是眼前这位傅书记。

    因此对这个时代的国内状况,他的了解也是走马观花,最多对科研现状有比较明确地认识。

    所谓日子难过,他以为也就那样。结果现在真正看到了这些全国各地赶来的科研军工单位,他才知道了什么叫做日子难过。

    那是真难!

    看他们肮脏的外套、乱蓬蓬的头发,谁也不敢相信这些人竟然是一个厂子的一把手。为了争一点都还不知道在哪、有多少的业务,他们竟然从全国各地奔波至此,看着让他这个科技工作者也是一阵心酸,颇有兔死狐悲之感。

    这个年代的科技工作者,混得好惨啊!

    按理说,他们的聪明才智,应该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可看他们此刻的装束、精气神,哪还有一点天之骄子的豪情万状?

    看到他们这个样子,郭逸铭打从心眼里感到非常的伤心。

    他眼望天空,好容易才控制住翻腾的心情,对舒雨菲说道:“去安排一下,把他们都接待好。天冷,不要睡在外面,最好都安排在室内,招待所里大家挤挤,安排不了再在会议室、大礼堂打地铺。另外你让人去通知一下市委市府方面,这么多单位来人,我们不通知一下是不行的,并问他们能不能买一批大衣、换洗衣裳什么的,回来安排他们梳洗一下,换身干净衣裳。总不能让他们就这个样子参加会议,钱,就从我个人帐上开,算是我对同行们的一点心意……”

    “我知道了,这就去安排!”舒雨菲也是才从美国回来,一身的疲惫,可还是雷厉风行,立即就去组织接待工作。

    “我们每前进一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太艰难了……”

    过了很久,郭依明才幽幽叹了一口气。他可以靠着后世那些先进的科技理念、技术,纵横睥睨。可对于身处这个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却是在迷雾中探索,同时还要忍受国家经济转向带给他们的巨大伤痛。而即便这样,他们却还是坚持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一直前行,从未放弃。

    他在这个时代越久,就越是佩服这个时代的科技前辈。他们付出的这么多,得到的却那么少,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科学、对真理的孜孜追求。这种精神,是他这个后辈所无法体会,也无法做到的。

    他的心情感到异常沉重。

    他不是圣人,他没有割肉饲鹰的勇气,也没有力挽狂澜充当擎天玉柱的能力,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与他们一点指引、一点忠告,希望他们所受的苦难能够少一点,也就只能这样了。

    “对了,董老在忙什么,怎么好久没看到他老人家了,身体还好吧?”郭逸铭不想让自己的心情总是这么沉重,便转移话题,问傅林道。

    董老是他的祖师爷,以前常常到他这里来,很多时候待在这边的时间比在材料所还多。他是国宝级专家,也不会有人给他硬性指定工作地点,所以他经常穿梭于两个研究所之间,也没人说什么。有时候大家都戏称他是不是打算在这边安营扎寨了,不如干脆让郭逸铭也给他老开一份工资算了。

    郭逸铭对这位祖师爷是很尊重的,虽然对方的理论水平限于时代的局限性,还不如他丰富。但如果没有这位祖师爷开创的道路,他们这些后生小子,又怎么可能取得更多的成绩呢。

    他们的所有成绩,都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来。

    对于祖师爷,他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激和崇敬,老爷子找他谈论技术问题,他也从不拒绝。虽说一些最尖端的东西不方便说,但也旁敲侧击,给了对方一些提示,想来对老人的研究工作,能够带来巨大帮助。

    好几个月了,董老都没再出现,他不觉有些担心。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在这个医疗水平不高的时代,说走就走了,他真的害怕因为自己的出现,而让这位可敬的老人提前离开这个世界。

    他还想让祖师爷看到更多的先进科技在国内生根发芽,看到他能够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骄傲。

    很多时候,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也只有这些真心从事科研的老一辈科学家,而不是那些商人、政客。

    “他最近在忙一个大任务,成都方面提出了一种静不稳定课题,这就需要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微处理器。空军方面对实现可能很存疑惑,因此成都方面向我们求援,他正在对你们那款混合并行……”

    傅林也陷入在对这些同行的深切同情之中,随口答道。他们作为最高科研单位,虽说大家日子都不怎么样,但还过得去。而且材料所靠着和中美电子研究所的关系,混了不少好处,可以说是系统内日子过得最滋润的。

    但看到同行们的悲惨境遇,他也颇为心酸。

    于是在心不在焉的情况下,就随口回答了郭逸铭的问题,但立即他就警醒过来,连忙不动声色地住了口,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两人相处太久了,而对方的身份、对技术的高深见解,很多时候他都忽略了郭逸铭的年纪,把他当作了国内的一位技术专家,所以才会失口。但现在他更不能出言否认,否则这不是欲盖弥彰了么。

    “这么多人你怎么安排?我是说你的计划,能让这么多单位都有饭吃?”他迅速找到了一个借口,试图将郭逸铭的思想引向一边。

    “还能怎么样,尽力而为呗。我又不是神仙,就是神仙也挽救不了大局。大势如此,个人又能做些什么?”郭逸铭成功地被他引偏了,心事重重地回答道。

    “我那边还有事情,那我就先走了。”

    傅林不敢再待,匆匆说了一句,就迅速跑开。他去机场接郭逸铭,主要就是想知道他打算如何将材料所的内存推销出去。该打听的已经打听到了,对方很明确地告诉他,三款显卡都需要大量的内存芯片,以中档显卡来说,至少就需要16片内存,50万张显卡就是900万片,所以绝对不愁销路。并还给他提供了一种新的封装思路,可以大幅缩小芯片尺寸,这也可以说是国产内存一个领先国际内存的优势。同时西部计算机公司早已申请了专利,也不怕国外剽窃。

    傅林满意之极,这个时候自然不敢久待,怕又说漏嘴,随便找了个理由就跑了,准备回去组织人进行新封装技术的实验。

    郭逸铭看到他神色慌张地离开,也不说穿。

    对方一说什么成都、静不稳定,他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不就是十号工程么?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这可是国内第一架自主研发的三代战机。当初就是卡在发动机、静不稳定难以实现,一卡就是十几年,还差点下马。

    可光是解决静不稳定也没用,这只是所有关键技术中的一项,发动机才是一款战斗机最核心的技术。

    而这涉及的材料,是现代的国内研究单位所无法解决的。

    用后世网络上常说的一句话:只要发动机好,就是板砖也能飞上天。他对此深以为然,没有好的发动机,歼十依然要静静地躺在图纸堆里,一直等到九十年代才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变为现实。

    不过现在他可不敢将发动机材料拿出来,拿出来就是个死字,逃都逃不掉。不是美国弄死他,就是国内扭住他不放。反正这问题最后还是得到了解决,也就是延迟个十年而已,再过十年二十年,等他的计划成熟了,这些问题其实都很好解决。

    先不急。

    还是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好了,眼前就有一大堆烦心的事要他去解决呢。

    他又在原地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转身回去行政楼。他准备要好好考虑一下,写一篇大稿子。

    这次来了这么多的单位,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这次的主题虽然不变,但恐怕他也要多费些心思,在会议上增加一些内容了。

    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