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专利申请专项基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他也不可能花这么大一笔钱全部都给申请专利,就从中挑选了看起来应用前景最广泛的一千多项技术,跑到美国去申请了专利,为此花费了数百万美元。

    结果这些技术中,还真有被人看中的,陆陆续续以授权的形式,收回来80来万美元。郭逸铭爽快地分了一半钱给材料所。

    这下院里可乐了。

    想不到这玩意儿还真能卖钱!

    虽然投入也大,但反正郭逸铭出资,他们净赚,何乐而不为?抱着这种不捡白不捡的心态,中科院把资料库来了个大清理,只要不是涉及国际机密的技术,全都一股脑扔给了郭逸铭,让他组织人手从中看看有没有可能卖钱的好东西,然后拿到国际上去申请专利,看看还能不能捡点漏。

    院里的好东西就更多了,郭逸铭乐得嘴都要笑歪了。

    其中有些好东西,他做梦都想拿过来,早就垂涎三尺了。但苦无无法张嘴,结果人家还倒贴上来,把所有的资料都给他送来,还歉疚地表示资料太杂太乱,可能会耽误他们很多时间。

    郭逸铭会怕资料太多吗?

    怕才怪!

    不就是没钱吗?没事,你们没钱,我有啊!

    公司从81年7月C/R81上市,到82年3月,处理器总计卖出去190多万枚,每枚批发价59美元,共计回收资金1亿1千多万美元。郭逸铭除了拿出了2000万投入到巴基斯坦继续完善马尔丹分基地,预拨给研究所3500万用作研发经费,4000万用作美国总部及计算机大卖场日常营运开支,剩下的近2000万全部被他用来作为专利申请资金储备。

    他组织了一大批人手为这些专利编写技术节略,将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转送到他面前,由他亲自审定。他相信,以他在电子技术上的深厚积淀,以及领先现代科技数十年的眼光,一定可以将这批技术中发掘出最大的利用价值。

    在浩如烟海的技术资料中,他果然发现了许多令他欣喜若狂的好东西。

    有些技术,和国际上的专利有所重叠,但从节略中看出来,属于和国际专利不同的分支研究方向。在他的记忆中,这些技术后来都有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实用效果。还有些技术,现在没有多大价值,但在未来技术进步中,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就像硅晶体技术,早期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可却成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技术源头。

    没有这些底层技术作为初始研究的基础,更深入的技术研发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好似无本之木。

    他粗略估计了一下,这些涉及到以后技术进步的底层专利如果采用授权的方式卖出去,以后一年光专利收入起码也能创造几十亿美元的价值!

    他简直就是挖到了一个大宝石矿,还是持续不断产出优质宝石的极品矿!现在就是有人用南非的钻石矿,和这些资料摆在一起让他选,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资料!

    一个会开采光的宝石矿,和可以不断创造新的价值的专利技术,该选哪样这还用问吗?

    他已经决定了,等到下一批资金回笼,就对部分专利进行深入研究。以其作为底层专利的扩展分支不断将其延伸,继续深入挖掘其应用面,慢慢将基础夯实。等到该技术所涉及的各个分支技术全都被他占了个遍,并随着专利拥有期,一点一点对其进行技术升级,从而保证专利永远在自己手里。

    到时候,看那些未来的高科技公司如何绕过他的专利门槛,除了把肉伸过来让他割,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院里的资料库实在是太庞大了。

    毕竟作为代表国内最高研究水准的科学圣地,数十年的积累可不是说笑。光是把这么多技术资料大致翻一遍,都绝对是个浩大的大工程。

    好在郭逸铭也不着急,他专门组织了一个班子,一面翻阅资料,一面摘写技术节略,并进行计算机资料整理,以充实研究所自己的技术资料库。

    他准备用几年的时间,将最有价值部分的技术争取都囊括到自己名下。为此,他不惜延缓其他技术的开发,动用今年的所有公司利润,用上亿美元来开设一个专利申请基金。

    材料所的好处,让其他兄弟单位看了都为之眼红。

    说实话,现在中美电子研究所的名声早已传遍全国,材料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近水楼台得到的好处,全国的科研教育单位看着早就眼红之极。这下听说技术也可以卖钱,材料所又得了大好处,全国各地的科教单位全都摁捺不住内心的嫉妒了。现在全国的研究经费都一减再减,好多单位都揭不开锅了,研发人员被拖欠工资都成为常态的时候。

    材料所本来就已经肥得流油,现在又捞到这么大个好处,所有人都愤愤不平,觉得你的资料值钱,难道我的资料就是废纸一堆?来洽谈的科教单位络绎不绝,电话都差点把研究所打爆了。

    他们听说这边还在整理院里的资料,誊写技术节略,实在腾不出人手,各科教单位都主动表示,他们会自己组织人力来做这项工作,然后将技术节略交给研究所,供他们选择。郭逸铭当然乐得有人帮自己做这项基础工作,他立即表示,中美电子研究所公开接受来自全国各部门、各单位的专利技术资金申请,并将成立一个涉及科研、生产领域的评审组,从专业角度进行审议。

    只要各单位提供的技术节略,经过评审,确有价值,中美电子研究所将替他们出资,以共同研发人的名义,在国际上申请技术专利。一切所得,均双方平分。

    这个消息直接引发了国内的专利申请热情,每天从全国各地寄来的申请函件数以千计。现在都不是邮局给他们送邮件,而是有公司技术人员自己开车去邮局。每次回来,都从车上搬下来一麻袋一麻袋的申请函和技术节略,让他们自嘲地说他们不是科研人员,其实应该算是体力劳动者才是。

    作为引发这个风潮的材料所傅书记,早已成了全国闻名的知名人士。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傅书记因为政治方向把握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已成为院里未来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热门人选之一,很有希望被上调到院里,获得更进一步的晋升空间。未来如果仕途顺利,说不定成为中科院党委书记,或担任更高一级领导职务,也不是不可能。

    郭逸铭很奇怪,这样一个现在在科教界红透半边天的人物,怎么会特意上门拜访自己,还特意请来和自己熟稔的董老作陪。难道他想请自己再帮他加一把火,把他的政绩炒得更热?

    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