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青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只要他提出,市委方面都会尽量满足。显而易见,这次的合作,他由以前的从属地位,站到了主导的位置。如果没有双方之前一年多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他在国内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又如何能获得目前便利行事的好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古人诚不欺我!

    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其他高科技外资进入国内,也只有落在他后面了。只要他规规矩矩做生意,他在国内高层心中的位置,便不会有丝毫动摇。长期精心栽培的幼苗,如今终于生根发芽,未来也必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就在于此。

    他的兴致很高昂,回到友谊宾馆之后,一时仍平息不下来,索性便将舒雨菲叫过来:“小舒,你一直在我身边,应该知道我们这次回国打算的策划,这需要建更多的工厂。新的工厂,需要更多新的技术工人。我在想,国内实行的是分配制,工作由国家安排。所以我们想找一些高素质的工人,要么找不到,要么就只能去找那些退休的老师傅。

    退休师傅能力高,这毋庸置疑。

    但是我们不能把目光只放在眼下,还要看到将来。这些老师傅经验虽然丰富,但毕竟年纪大了,一些重体力活也干不了。所以我们需要招收一些青工,给老师傅打打下手,当徒弟,也算是培养了我们自己未来的技术工人队伍,不至于在老师傅们退下来的时候,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舒雨菲很是理解。

    西部计算机公司在国内的合资厂、研究所,有着一个其他企业都没有的特殊现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

    年龄最大的已经接近七十,最小的也在四十岁以上,研发人员、技术工人尽都如此。

    研发人员还好,他们需要的是经验积累,四十多岁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间,五十岁也还年富力强,六十、七十……,干一辈子也没问题。但对从事重体力活的工厂工人来说,五十岁就显得有些精力不济了。他们的手依然很稳,老眼也没有昏花,可他们的体力已经跟不上紧张的持续工作,三四个小时人就觉得疲倦,工作效率也开始随之降低。如果碰到紧急生产,需要连轴转,这份辛劳他们很难坚持下来。

    郭逸铭对这些都看在眼里。

    这些老工人现在还没到极限,但也快了。他要考虑到,未来这批老工人干不动了,厂里又不像其他工厂那样,有完备的人才储备支撑。老师傅们五年一退、五年一退,每退一次,厂里的生产能力就会受到一次重大冲击。靠老师傅们初期快速站稳脚跟,稳定产品质量可以,但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要招一批人,招一批青工,形成梯队式人才储备!”郭逸铭一锤定音。

    “可哪里去找呢?国内工作都是国家包分配。虽然很多人对分配的工作不满意,但敢于作出变动的人却很少。老实本分、肯干、肯钻研的人才容易在某一方面取得成果,而这些老实本分的人,他们虽然也可能对现工作有怨言,但也没有丢下铁饭碗的勇气。敢来的,肯定是在原单位干得不如意的,这其中以顶撞领导、偷奸耍滑、混日子的居多。所以不是我们不想招青工,而是招不到好的青工。”舒雨菲熟知国内的企业现状,对郭逸铭招收青工的计划,并不看好。

    “本来我也是这样想的,国内已经稳定的工人队伍,我们无机可趁。可听了你之前说的那些返城知青的情况,我却觉得这事并没那么难。”郭逸铭很有把握地曲起手指算给她听,“返城知青对国家是个大包袱,很头痛,可对我们却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库。

    你听啊,他们原来是城市工人家庭出身,对工厂的纪律、工作环境很熟悉,学业虽然丢下了,但底子还在,给他们一点时间重新充电,培养起来也比啥都不懂的人容易;他们现在普遍对国家分配的工作不满意,却无力改变现状。说他们不安现状,其实我觉得是因为国家为了紧急安置这一大批人,采取了急就章的临时性措施,给他们的工作都是些什么街道工厂、糊纸盒这样没有前途的工作。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别说他们,就是我都会感到绝望的。

    假如这个时候,我们给他们一个向上的通道,你说他们愿意来吗?我想,人既然已经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地步,就是抱着搏一搏的心态,他们也会来试一试吧?”

    舒雨菲给他这番话说动了。

    返城知青的安置,对国家来说岂止是头痛,而是头痛欲裂!

    几百万人啊,一窝蜂都回了城,全都吵着闹着要工作,到哪里去找那么多工作来安置他们。没办法,顶替的顶替,胡乱塞人的胡乱塞人,先不管工作合不合适、企业员工是否臃肿,先把这些小祖宗们的嘴给封上才是正事。

    于是,就像她弟弟那样,给安排到街道办小厂去糊纸盒、扫马路的,大有人在。这些返城知青原来抱着美好的幻想,想着一回来就进工厂当一名光荣的工人,捧着铁饭碗、娶个贤惠的媳妇儿过上安稳的日子。结果得到这种敷衍塞责的应付,工作低贱、工资低微没有姑娘看得上,他们能不寒心吗?

    喝酒打架、在单位磨洋工说怪话,何尝不是他们对未来的一种绝望?

    “老子就这样了,你们爱怎么就怎么吧!”

    就是这种心态!

    他们本来就看不到前途了,这个时候有一家外资企业招人,作为后备人才培训,工资高、未来有可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是管理人员的可能,谁还管它是不是铁饭碗?

    舒雨菲心动了。

    “那……那个,”她的声音很小,眼巴巴地看着郭逸铭,一幅想要央求却又不好意思的样子,还是首见,“我弟……我弟能进来工……”

    说到最后,声音小得像蚊子飞,郭逸铭努力辨识,都听不清她说什么。

    不过也不用继续往下听,就知道她想求什么。

    求人,在舒雨菲可是一个稀罕事。

    他也不想戏弄自己的左膀右臂,豪爽地说道:“我当什么事,没问题!不光是你弟弟,还有公司招收的那些科研人员、老技工师傅们,我记得他们几乎每家都有一、两个没有工作,待业在家的子弟,只要他们愿意,这次就统统都招进来!

    与其去找那些不知根底的外人,怎么也要先解决咱们自己人的困难!

    这些人都是我们内部子弟,老师傅们自己年纪大了,对自己子弟肯定也会拿出压箱底的功夫,悉心培养教导,不会搞什么留一手。而且一家人都在公司工作,顺着藤蔓就能找到壶,不怕他们闯祸,管理上也难度也小一些。

    不过丑化我说在前头,进来了就是公司的人,公司是私人企业,只认制度不认人,你是知道的。国营工厂那些坏习气趁早给我收起来,否则别怪我到时候翻脸不认人,不给你留面子!”

    “那是那是!”舒雨菲笑颜如花,一个劲地应允,“我弟进来了,该打该骂,我都没有怨言。只要他能变好,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郭逸铭笑笑,没有把她话当真。

    说真的,招收公司这些老技术人员、老师傅的子女进厂,他还另有深意,那就是通过他们的子弟,攥住这些研发人员的根子。

    一家人都成为同一家企业员工,放在这个极端重视集体荣誉感的时代而言,那就等于是把自家的荣辱前途都投了进来,从此与企业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由此一来,他们对企业的凝聚力将大大上升,更具认同感。未来将这些子弟转到马尔丹分基地,说是人质也好,说是得到信任也好,公司对内部的控制力,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举数得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