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被切割成了四段,每艘战舰只能以一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迎敌,而对方却是四艘战舰的全部侧舷火力,差距是巨大的。
这还不算,“音语”号被击沉,“龙田”号丧失战斗力。
接着便是穿进“笠置”号和“千岁”号之间,并对二舰猛烈轰击的第七战队兴京号,黑河号,安达号,辽阳号四舰。
第八战队同样横在“浪速”号和“高千惠”号之间,猛烈攻击二舰。
二舰都是老舰了,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rng,Wler)制造,“浪速”于1884年3月27日开工,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高千穗”开工于1884年4月10日,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
二舰对中国海军有着深刻的印象,浪速参加了丰岛海战,是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的罪魁祸首。被北洋水师全体官兵定为必须要击沉它,报仇雪恨。
二舰同时也都参加了甲午海战,对北洋水师来说,已经跟它们结下了不解的仇恨。
二舰同级,标准排水量3650吨,舰长91.4米,宽14米,吃水6.1米,装甲甲板厚50-75毫米,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毫米,炮塔顶及舰桥装甲厚37毫米,标准载煤量350吨,最大载煤量800吨,主机功率70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5节,编制325人,“浪速”识别线为黑色,“高千穗”为红色。
主要武器为1880年式260毫米克虏伯主炮2门(与中国军舰“平远”主炮为同一型号),1880式150毫米克虏伯炮6门,57毫米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浪速”舰),47毫米,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高千穗”舰),25.4毫米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毫米10管格林炮4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正所谓,仇人见面份外眼红。
帝秦海军当中有不少北洋水师旧部,由于张云飞不可能光海外的那一千万华人来打班底,因此回国后便对北洋水师进行整顿,挑出精锐之师来充实自己的海军班底,但是因为受到的传统教育不同。
北洋水师官兵受传统清政府文化毒害较深,个人技术都很过硬,但是在团队配合作战上很是鸡肋。为此北洋水师大多数官兵,都处于中下层部门,只有各项条件都过硬的少数人进入了海军高层。
不过这些北洋水师的老官兵们,虽然呆在中下层岗位,但是逆来顺受的他们却反倒觉得十分的合适,不用在为官官相斗而头疼,可以一门心思的打仗。
对于他们来说,一直憋着股劲儿,那就是要倾尽全部心血,完成中国海军走向强大的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没有任何一个军人会甘心在战场上失败,渴望胜利,已经成为印记,深深的烙在了他们的心窝里。
同样,旁边还有一排小字。
“为失败雪耻!”
没错,所有经历过甲午海战的北洋水师官兵,此刻见到“浪速”和“高千惠”二舰后,眼神中爆发出来的仇恨,折算成能量的话,足够给广岛、长崎仍两颗核弹了。
“开炮!!”
命令下达后,顺天号,承德号,锦州号,河间号四舰的左右两侧火炮几乎同时开火,将愤怒的炮弹砸向敌舰。
“浪速”号的前甲板只有一门260毫米主炮,看起来十分吓人,其实只不过是个纸老虎而已。1880年的克虏伯大炮,尽管有260毫米,但是只有25倍径,威力仅仅达到帝秦海军45倍径152毫米炮而已。
虽然对于帝秦海军的防护巡洋舰来说,依然是个严重的威胁,但是至少一炮打沉的说法还是不切实际的。
况且,帝秦海军根本不会给“浪速”号主炮开炮的机会的。
四艘巡洋舰右舷集中了16门203毫米主炮,20门120毫米速射炮,22门76毫米速射炮,对“浪速”号实施饱和攻击。
首先打击目标便是“浪速”号的260毫米前主炮,作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产品,作为列强国家战舰研制的过度产品,“浪速”号看起来既有大威力主炮,又有一定的铁甲防护,对上巡洋舰十足的占尽了便宜。
可是,当你真实的看到它的战舰设计的时候,你会撇撇嘴的称呼它为“土鳖”。
笨重的主炮,为半炮塔防护式,需要人工装填炮弹,和手动瞄准射击,没有精确火控系统的“浪速”号,射击系统甚至连帝秦海军的驱逐舰都比不上。
人员暴lu在外,对于远距离交战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一旦遭遇近距离的速射炮攻击的话,那么几乎可以提前宣布“GAE VER”了。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最大的教训不是速度慢,而是速射炮火力太弱。
在海战命中率低下的时代,远距离打不着船,士兵暴lu在外,突然遭到近距离的速射炮攻击,几乎可以左右战局的胜负了。
无疑,这是北洋水师吃得最大的亏。
不过,此刻似乎是天道循环,给了北洋水师再次报仇的机会。
面对铺天盖地打过来的速射炮弹,“浪速”号舰首顿时被打得遍体鳞伤,到处都是炮弹爆炸的火光。很快,高爆穿甲弹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浪速”号吞噬在火海当中。
或许,有很多日本水兵,早就准备好了救火。但是,战争是残酷的,他们甚至没有任何救火的机会,就被漫天飞溅的炮弹碎片杀死。
顿时,“浪速”号如人间地狱般,到处是红黑的火海,随处可见的残肢断臂,充斥四周的悲天嚎叫。
似乎,甲午海战时,日本海军给北洋水师带去的恐惧,此刻再次用帝秦海军的炮火给送了回来。
五点三十七分,承德号的第三论火力齐射,四发203毫米炮弹,直接命中“浪速”号右舷水线带装甲。只有76毫米穹甲防护的水线带登时被贯穿,重达一百公斤的高爆穿甲弹在贯穿外部穹甲之后,接着穿透触媒舱。
轰隆隆一阵爆炸后,猛烈的火焰在击散的煤渣粉尘中剧烈燃烧,随着冲击波迅速窜至其他舱室,引起熊熊大火。
80年代的战舰,不是全钢制战舰,而是一块块厚铁块包裹着的木质战舰。
在高温燃烧下,工艺落后的铁甲(不是钢甲)顿时融化,随着储煤舱的猛烈大火燃烧的越来越旺。
“浪速”号的内部的水兵被迫打开进水阀,给着火的舱室注水。
注水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万不得已是不能用的。但是,如今储煤室着火,一旦烧起来,绝对将战舰都烧化了。
随着战舰内部的不断注水,火势渐渐控制了,但是战舰却开始朝右倾斜,没有办法,“浪速”号舰长被迫命令左舷的四个舱室也同时注水,来平衡战舰。
这样,原本机动中的浪速号,因为注水使得战舰从18节速度,降到了12节。
随着顺天号和承德号跟“浪速”号错开,又迎来了锦州号和河间号。
“浪速”号虽然被划分到巡洋舰战队,不过属于二等巡洋舰,可是它的装甲要比普通的巡洋舰厚,因为帝秦海军的炮击虽然大量的杀伤战舰上面的日本官兵,但是想要击沉它,还需要几轮炮击。
可是,一个穿切割战术,描述起来很长,实际上只有几分钟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