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李有钱的要求挖战壕!虽然在中世纪冷兵器时代,并没有战壕这种东西,但是现代世界的士官长李有钱,对战壕可是有无尽的热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伊普雷战役,就是战壕战的典范。开战后连续几个月激烈的战斗让交战双方都感到麻木和疲惫不堪,双方纷纷深挖战壕,加强掩体,设置带刺的铁丝网,构筑固定阵地。很快,从瑞士边界一直延伸到大海,六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横亘着一条布满战壕、隧道、掩蔽所和铁丝网的坚固防御线。至此,堑壕战拉开了序幕。这个局面一直延续了四年,直到战争结束。
最初双方的堑壕就是草么草挖出来的壕沟,但是后来随着战争的展,一些指挥人员以及各种后勤力量也深入到了堑壕里,进行指挥和补给,因此堑壕被不断地加宽,防御体系变得越来越达。
李有钱有火枪,但是敌人没有,所以战壕的作用并不是用来阻挡敌方的子弹,而是减缓敌人前进度,增加己方的攻击面积。
对阵骑兵,李有钱知道一位大宗师级别的人物,织田信长!当年的长篠之战,织田信长三千铁炮对阵武田家一万五千骑兵。最终击毙武田家一万两千人!终结了号称“战国无双”武田家赤备骑兵的不败神话。
这一次,李有钱的火枪兵对阵斯瓦迪亚皇家骑士,李有钱会创造属于他的神话么?
对阵骑兵,历史上最有效的战法为三段射!三段射分为两种,第一种由三人为一个小组,先由最前面的火枪手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开火。三人交替装弹、开火,使原本射击一次需要一分钟甚至更久的火绳枪效率提升三倍!近似于欧洲的半回旋战术。
第二种,织田信长击败武田胜赖的日本三段射,安排士兵三个人一组,让其中射击精度最高的士兵充当射手,其余两个则负责枪弹和火绳的装配工作。
在射手射击之后,由第二名士兵接过火枪并从前端装入火药,捣实之后装入枪弹。第三名士兵同时从后方调整火绳的位置,将扳机移至原位,然后把火枪递给射手,从而实现不间断射击。
李有钱的战法不是三段射,而是自创的战法,李有钱称之为“**”!
战壕挖两条,一深一浅,浅战壕是第一梯队,深战壕为第二梯队。浅战壕之前放置拒马,深战壕之后,是半跪于地的第三梯队,其后是站立的第四梯队。挖战壕挖出来的土平铺在第四梯队身后,形成一个台阶,上面是第五梯队。第五梯队之后是站在折凳上的第六梯队!李有钱的计划,就是利用战壕和折凳将平面的战场变成3d立体,6个梯队分批攻击,分批填充火药。相当于射击度提高了6倍,斯瓦迪亚皇家骑士再强,还能强过如此密集的子弹么?
当然,身为现在指挥官的李有钱,做事向来有头有尾(给自己留后路),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条计谋。第二计,此起彼伏。简单解释就是如果敌人真的强大到足矣突破六个梯队的攻势,不要怕,战壕的第二功用,隧道就派上用场了。第一梯队的士兵射击之后通过隧道跑到一千米以外的第二阵地,第一梯队变第六梯队,以此类推。当敌人辛辛苦苦的攻占了阵地之后,现自己一无所获,骑兵也不可能钻隧道到第二阵地,只能继续前进。而第一阵地到第二阵地的路上,又是各种各样的拒马和陷阱。第二阵地之后还有第三阵地和第四阵地。如果,我说如果,敌人真的突破了四重阵地,那么,后面就是永宁镇的城墙了,等待李有钱的,只有死路一条。李有钱已经做好了一死的觉悟。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怕什么。本来就死过一次的人了,大不了再死一次么!真的是,杀人不过头点地,丁丁切了不过碗大个疤!
与此同时,斯瓦迪亚中央军击溃了阿拉希子爵的军队。但是中央军也没好过阿拉希子爵的士兵顽强的令人指,中央军在人数过敌军5倍的战场,还是被干掉了2倍多
4位伯爵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现在整个尚武郡,还未沦陷的地方只剩一个,永宁镇!暴风雨就要来了,每个人都在贪婪的享受着暴风雨之前的宁静我,能活过明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