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丹的声音并不大,甚至有种异样的苦涩和苍白,然而对面的比洛听在耳中,却宛若闪电雷鸣,金铁交击。
与后世那些由英语学界所编纂整理、被非英语界精英所广泛接受的历史书籍中的记载所完全不同的是,中欧大地上崛起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它那位身患残疾但却年富力强的威廉皇帝,从来就没有丝毫征服世界的念头。不论是德国所推行的“世界政策”,还是德皇所提出的“获得阳光下的土地”,其本质都是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将自己的贸易和意志输往全世界,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来充实和壮大自己——这与那些带有鲜明脸谱化色彩的历史记载中的所谓“光辉正义代言人”的英国,在17到19世纪所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进入19世纪末之后,感受到自己的发展已经受到了来自海峡对岸深深忌惮的德国,其唯一的战略重心便是对英结盟;而提尔皮茨的大海军计划,则是与英国这个双手沾满鲜血、信奉丛林法则的老强盗的唯一对话方法。
当听到霍尔丹做出承诺、亲手为德国打开通往执掌欧洲大门的时候,饶是比洛的心智再怎么坚定,也忍不住出现了短暂的失神。然而,他毕竟登临首相之位几近7年,早已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一番细细品味之后,登时就发现了霍尔丹那看似美好的承诺中的陷阱和破绽。
首先,英国所给出的在欧战中保持中立、两不相帮承诺,其范围仅适用于法国主动对德国发起进攻的情况;这意味着如果德国率先对法国举起屠刀,那么德国将同样面对与英国开战的风险。而当下的形势却是德强法弱,法国无论是在人口总量还是平均国民收入都远低于德国;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发动战争的底气显然要远比法国来得有力。那群怀有狂热民族主义思想的普鲁士军官团,做梦都想让条顿军人的皮靴再一次踏上繁华富丽香榭丽舍大街,重现1870年普法战争中生擒法皇拿破仑三世的无上荣光。
如果德国同英国签订了这一协定,那么无异于是极大的限制了德国在对法问题中所能采取的选择。因为英国在欧洲大战中的中立地位,只适用于德国遭受法国的主动进攻的情况:这意味着一旦德法两国爆发难以解决的剧烈争端,为了保证英国这个极具分量的砝码不加入到法国一方去作战,德国将几乎不会使用使用先发制人的武力手段来解决同法国之间的问题。而即便是对法国进行间接的战争威胁、逼迫其让步的方法,德国也同样也难以奏效,因为法国人也同样清楚德国人几乎不会冒着巨大风险主动对自己拔刀相向的!这一看似不合逻辑的情况背后其实并不难理解:当英国没有与德国签订中立协定的时候,鉴于英法已经有同盟协约在先,德国完全是一副光脚不怕穿鞋的破罐子破摔的形象,局势再坏也横竖不过一个死字。而一旦有了英国承诺中立的这份“外交财产”,德国必然会如同一个捡到钱包的乞丐一般,将其小心翼翼的保护起来,唯恐这份来之不易的协定会因为自己一时的鲁莽而化作泡影,让自己重新回到之前以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的情况。要知道德国政斧的决策层,从一开始就不希望与英国爆发战争!
除此之外,霍尔丹所抛出的诱惑中还有一个陷阱,那就是让德国海军接受英德两国主力舰之比为2比1的数量。很明显,霍尔丹这是在用英国的态度来讹诈比洛:想和我结盟吧?想在战争中不被封锁海岸线、能像和平时期一样自由利用海洋来为帝国进行输血吧?那就放弃舰队吧!你不放弃舰队,我就不和你结成互不侵犯同盟,至于你的舰队是不是与我为敌,那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此,霍尔丹所提出的建议,表面上看起来是大英帝国在无法阻止德国崛起的黔驴技穷的情况下,所不得不对德国做出的妥协,但实际上却是暗藏着极度狡诈的险恶居心。如果比洛对霍尔丹的提议照单全收,英国人将做梦都会笑醒。
在当前的形势下,只要法国当局的脑子没有被驴踢过,否则将不可能自不量力的对实力比他们强太多的德奥联盟发动复仇战争。英国所做出的“在德国遭受法国攻击后保持中立”的承诺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而一旦德国因珍视此次英国承诺中立的外交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