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她的心态几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小心、谨慎依旧,但有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已经在她的心底慢慢地滋生了出来。
杨氏看着武顺模样,武顺脸上还挂着些笑意,对武顺问道:“顺儿,这是何故?”
武顺回道:“阿娘,这令书上不是已经写地很清楚了吗?陛下下令,着儿为太子良娣,入东宫侍候太子。武川侯府那边儿已经打点妥当,只怕儿入宫也就是这两日的事情了。”
令书上的东西杨氏自然看得懂,真正叫杨氏疑惑的是此事来地太过突然了,杨氏问道:“陛下怎会突然下这等旨意。”
武顺回道:“陛下的心意岂是我等能够揣测的,这儿也不知,不过也许是对咱们武家特别眷顾吧。”
杨氏有些担忧道:“陛下突下旨意,你又突然进了东宫,若是叫媚娘知道此事,不知道媚娘会作何感想,只怕是难做地很呐。”
杨氏所言倒也有些道理,武媚娘是太子妃,李恪的正室,突然皇帝下旨,将自己的阿姊武顺封为李恪的侧室,而且还是仅次于武媚娘这个太子妃的良娣,这叫武媚娘作何感想,武媚娘自然难免担忧和不悦。
杨氏说的本不错,但这话到了武顺的耳中,却又是另外一个味道了,什么叫武顺进东宫,武媚娘作何感想,武顺和武媚娘同为杨氏之女,难不成因为武媚娘,武顺便不能嫁于李恪,便活该顶着外面的风言风语孀居一辈子才好?
武顺抬起头,反问道:“儿和太子之间的事情当初本就是媚娘的意思,儿和太子如此也不是一两日了,阿娘难道是第一日知晓吗?阿娘为何早不过问?”
武顺私为李恪侍寝已有数载,就连外面的人都知道了,杨氏自然不会不知道,杨氏清楚当初武顺这么做是为了巩固武家的利益,故而杨氏佯做不知而已。
其实这些年武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多多少少对杨氏还是有些不满的。在武顺看来,当年如果不是杨氏早早地将自己许配了贺兰家,兴许武家和当年的楚王府联姻,嫁给李恪成为正妻,成为现在太子妃的就是武顺了。
杨氏看着武顺的反应,也知道自己有些失言了,杨氏忙道:“娘并非此意,你和媚娘都是娘亲生的闺女,娘都待之一般,并无高低之分,娘只是担心你们日后同在东宫,万一有什么不和,会伤了姐妹之情。”
武顺道:“古之娥皇、女英亦是姊妹,她们共侍帝舜,不也同样姊妹情深,著成佳话吗?前人可以,咱们姊妹自然也可以。”
知子莫若母,武媚娘和武顺都是杨氏亲出,他们俩的脾气杨氏都再清楚不过了,她们两都不是甘居人下,轻易退让的性子,但李恪只有一个,她们长此下去,又哪有不相争的。
杨氏道:“唇齿共生,尚且有互相伤及的可能,娘只是担心日后你们同在东宫,相处地久了,为争太子宠爱,难免也会偶有摩擦。”
武顺闻言,笑道:“儿是长姐,将来儿若当真与阿妹有不和之处,儿也自当让着些阿妹的,而且咱们总归都是一家人,不管将来如何,阿娘都是太子的丈娘,阿娘又何必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