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下在入海口,有耽摩苏迪,西边还有帕塔拉,婆卢羯车两座城市,没有三年五载的时间,平安商行不可能开到每一座城市去。
赵良带着胡不归回了邯郸,让胡不归去安排平安商行和平安商号的事情,他继续作甩手大东家,他径直往邯郸城北赵府而去,离别赵府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到了赵府一瞧,只有赵母和赵宁在府中。
赵宁见赵良回来,喜出望外,一心想让赵良多留几天,好好陪陪她,但大战在即,赵良哪里有什么去陪她,他问了问赵括的下落,这才得知赵括已经去了长平前线。
那日,赵括从王宫回来后,就让赵母屏退左右,要有机密的事情要跟赵母相商。
赵括拱手说道,“娘,孩儿不才,已被赵王封为大将军。”
赵母喜极而泣,用袖子拭了拭眼泪,说道,“我儿总算光大赵家的门楣,你父亲若是泉下有知,也会瞑目。”
赵括满脸忧色的说道,“母亲,我担心此去,不但打不了胜仗,而且会连累我们赵家。”
赵母安慰道,“你不要太多担忧,胜败乃兵家常事,还没有开战,你就先说打不了胜仗,岂不是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
赵括沉痛的说道,“我们的敌人不光是强大的秦军,更有很多人隐藏在赵国庙堂之上。”
赵母奇道,“括儿,你说我们赵国有内奸?”
赵括小心翼翼的说道,“我只是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这人权势和声望太大,根本没人相信他会是内奸。”
“你是说廉大将军吗?”
“没错,廉大将军虽跟父亲是挚友,也是我的世伯,但他的种种作为,让我不得不怀疑他就是秦国安排在赵国的内奸。”
“括儿,你有没有向赵王提起这件事情?”
“没有,这件事情牵扯太大,我一直放在心里,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这是第一次跟母亲提起,为了能够保全我们赵家,母亲明日一早进宫面见赵王,要极力反对我作大将军。”
赵母十分不解,问道,“括儿,你好不容易当上了大将军,为娘只有支持你,怎么能从中作梗呢?”
赵括解释道,“母亲,这么作才能够保全我们赵家,你就说我只会纸上谈兵,不能胜任大将军之职,赵王定然不会同意,你就软磨硬泡,你说只要赵王答应若是我战败,不牵连我们赵家,就会同意我当这个大将军。”
赵母听后,又问,“括儿,你有把握能打赢此仗吗?”
赵括摇头说道,“实话说,我一点信心都没有。”
赵母十分迷惑,问道,“那你为什么还要接任大将军之职?”
赵括叹了口气说道,“哎,如今,赵国将才凋零,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比我更适合来作大将军。以前,赵国有廉大将军,但现在他完全不可信任。”
次日,赵母进宫面见赵王,极力反对赵括接任大将军之职,说赵括完全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赵奢在世的时候,也是这么说他,请赵王收回成命,另选贤能。
赵王心里也是苦不堪言,要是有更合适的人选,何必要找赵括,赵王连忙安慰赵母,说赵括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现在是需要他为国效力的时候,老夫人怎么能拖他的后腿呢?
赵王好话说了一箩筐,赵母就是不同意,说要是赵括打了败仗,丢了自己性命是小,要是丢了赵国的江山社稷,那就是百死莫赎,株连九族也没有用啊。
赵王没有办法,最好只好向赵母保证,即便赵括输了这场战争,他也不会降罪赵家。
赵母得了赵王的保证,这才同意赵括出任大将军之职。
赵括作了大将军,很多以前跟他平起平坐的将军心里自然不服气,凭什么老子东征西讨,熬了这么多年,还是偏将军,你来了两年,寸功未见,就被赵王封为大将军,虽说你是赵奢老将军的儿子,多读了一些兵书,那又怎么样?老子就是不服气。
很多将军的表面功夫还作得到位,虽然心里不服,但表面还是对赵括恭恭敬敬的,当然,也有一些不开眼。
赵括来到长平大营,第一次击鼓升帐,就有一名偏将军和两名校尉故意不来,看来是想给赵括一个下马威,赵括可不是吃素的,现在大权在握,怎会怕你一名偏将和两名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