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个村民介绍完,杨承志恍然大悟,现在点个旺火也用的是高科技,自己这个大学生还不如人家在村里种地的村民,人家起码懂得这旺火是怎么回事,而自己却像个小白一样,一无所知,所以杨承志一阵汗颜。
杨承志离开大院,在村里转了一圈,村子里洋溢着一种过节的气氛,每个古色古香的路灯中间都用铁丝连接起来,上面挂着一窜窜大红的宫灯。
虽说天还没有黑下来,宫灯也没有亮起,不过在寒风中摇曳的红红的宫灯看起来也是别有情趣,为林立在六棱山脚下的杨家沟增添了一份浓重的过节气氛。
大路两边的移栽过来的树木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小灯,想来晚上道路的两边必然是一片火树银花。
早已放了寒假的孩子们,穿着一件件父母买回来过年的衣服,在大街上追逐玩耍,依然没有了去年那种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而呆立在街上羡慕别的孩子身上的新衣服的苦涩。
看着在马路上开心玩耍的孩子们,杨承志想到自己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那时候村人们都穷,能穿上一身半新旧的衣服就是好人家了,如果衣兜能装上几十个从整窜鞭炮上拆下的鞭炮,那就成为村里孩子们羡慕追逐的对象。
“承志,发什么呆了,家里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不”,一个声音惊醒了看着马路上戏耍孩子们的杨承志。
杨承志回头看到,是村东头的杨红军,杨红军比杨承志大上几岁,杨承志记得小时候,经常跟在杨红军后面玩耍。见杨红军一身笔挺的西装,打扮的精精干干,从身上根本看不出一点农村人的样子。
“红军哥,明天才过年,咋今天就穿上新衣服了,这衣服不错,没少花钱吧”,因为年纪差不多,杨承志开着玩笑说道。
杨红军讪讪一笑,“你这家伙,取笑哥呢,这还不是你嫂子,非要让我穿上,说实话我这结婚十来年了,除了结婚那年穿过新衣服,还真没穿过新衣服呢,穿在身上别扭的不行”。
杨承志哈哈一笑,“红军哥,那是咱村以前穷,以后不会那样了,以后咱们要像城里人那样,别不好意思”。
杨红军面带感激的看着杨承志,“承志,要不是你回来带我们赚钱,咱村哪有这么大的变化,现在咱们村的人都感激你,还打算给你建个庙,供上你的长生牌位呢”。
其实不用杨红军说,杨承志也知道,他去年回来的时候杨家沟是什么样子,最好的庄户人一年累死累活毛收入个三万华夏币就不错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每户发了一袋米一袋面,全村老少高兴去领这两袋东西的时候,那种表情杨承志道现在还记在心里。
今年搞了两次活动,开了酒厂药坊学校,这一年下来,村里每户的收入至少都是以前的几倍,他们用这些钱改善一下生活条件也是必然的。
可说道给他建庙立长生牌位可把杨承志吓坏了,这要是让外面人知道,他还不得让外面人用唾沫淹死。
“红军哥,可不敢建庙,我是杨家沟人,能让村里人好过一点这是我应该的,别说的我和神仙一样,这要让爷爷知道了,还不得把我抽死,对了红军哥家里都收拾好了没”。
“基本上好了,买的灯笼少了,这不我刚从县上回来,”说着话还把手里提着的一个黑袋子举起来让杨承志看了一下。
听杨红军说起买灯笼,杨承志才想起自己家好像还没有过年的灯笼,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到时候商店都关门了,就是你有钱也买不上了。
杨承志心里着急,和杨红军说了一声,赶忙往家里返,过来的时候一直注意马路两边的事物,没顾上看村民们的院子,这路过人们门前的时候,看了几眼,见每个院子都挂着不少大红的灯笼。
杨承志一边走一边自责,自己怎么这样粗心连灯笼也没记得买,这要不是听到杨红军说起,今年杨家沟可能就他一家不挂灯笼了。
等他快走到院子的时候,老远就看到自家的大门上挂着两个直径一米多的灯笼,杨承志不由的一愣,自己并没有买灯笼,就是去年买回来的灯笼也没有这么大呀。
走进院子见院子里,杨树春正在楼前挂灯笼,下面一堆从燕京、羊城过来的年轻人,每人手里都提着两个灯笼。
这些大红灯笼虽说没有院门前挂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