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煊看着李明诚不急不徐地与黎国使臣周旋,自己不动声色,只冷眼旁观。
“此事涉及两国交邦,还望黎使思谋而定,如若我国没有确切证据,又岂会在这朝堂之上公开言明,黎使不若查明详情,莫姑息了凶手,致两国多年之安定于不顾!”
李明诚一番话可谓是大有深意,只是楚煊敏锐地感觉到李明诚在说凶手二字时,似有意加重了些口气,不觉多看了李明诚两眼。
黎国使臣面对李明诚的言辞,依然是不卑不亢,安然自若。“我皇派吾等前来,一是表黎国愿与楚国继续修好之意,二是商谈两国互通有无之益事,竟无端被猜忌为害人凶手,吾等深感诧异,亦觉惊心,想我皇一片诚心挚意,却被无中生有之事视为敝履,令黎国心寒,即楚国右相如此说,就请拿出证据,若证据确凿,任凭楚皇发落!”
满朝官员已有些窃窃私语,文官们担心,是与不是,一个搞不好,相安多年的友好邻邦,说不定就要刀兵相见,到时只怕生灵涂炭国无宁日;武将们则一个个早看不惯这几年黎国来使越来越高傲狂妄的作派,憋了一口恶气,等着看黎使怎么收场。
罗世忠站在最末,京官里数他位轻,迈步出列,适时朗声而起,“启禀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楚烨略一点头,罗世忠径直走到楚煊身侧,“微臣在彻查案件时,得知黎国使臣中有一名叫韩允的曾在死者近身范围之内,故带回府衙询问,后证据不足,送回驿馆。另在堂上发现一物,似非我国所有,特请黎使大人验证,若系韩允大人所有,那就原物奉还,有得罪之处,还望黎使大人海涵!”
昨夜,罗世忠做东,专门请了黎国使臣一行人到京城最有名的“一品楼”设了谢罪酒。
席上罗世忠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将个黎国众使捧的是只知黎国而目中再无他国也,飘飘然如云中神仙。
黎使以为罗世忠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奸滑小人,今日再见,满眼的轻漫怠傲,丝毫未将其放在眼里。
拿了那物件看了看,确是韩允丢失的指环,与耳上金环乃是一对,原是御赐之物,昨日遍寻不着,急得坐立不安。
遂装进腰囊,只一声,“确系韩允之物。”却连谢都没谢一声。
罗世忠又追问一句,“贵使确认?”
黎使有些不耐烦,“当然!怎么?难道我堂堂黎国还会觊觎楚国一个小小的金环不成?”
“好——”!罗世忠紧接着喝了一声,如洪钟般,黎使不防,被猛震了一下。
“陛下明鉴,黎使确认的系韩允所有的金环,并非微臣信手拣到,而是在死者手中发现,另有当场数名百姓作证,当日,韩允曾对死者有轻薄之举,令死者羞愤难当,诱发心疾而当场亡毙。微臣手上有众人的联名证供。”说着,将证供递上。
黎使有些急怒,原来是扮猪吃老虎,“罗大人好手段,只凭一枚金环就要定我黎使的罪名,这金环是不是个圈套,有待商榷吧!作证之人均是你楚国子民,言辞实难令我等信服,若是楚皇硬要降罪,哼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番据理力争,朝内的迂腐官员竟有点头附和的。
罗世忠不急不徐,又从袖中取出片纸,让黎使看,“昨夜,韩允已亲口承认,曾轻薄一女,那女随即倒地身亡,黎使大人,请过目?”
黎使瞪眼看着那张纸,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最后是韩允的亲笔签名,甚至还有几名使团成员的署名,黎使一拍脑子,昨夜自己曾外出方便,回来时见几人笑闹着藏了什么,原来如此。
黎使气得已有些颤抖,仍故作镇定,“酒后之言,玩笑之举,堂堂楚国以此为据,怕不要被他国取笑了去。”言辞之间已是有些无力。
一直在旁侧静观其变的楚煊突然出了声,“孰—不—知—酒—后—方—吐—真—言!”
九个字,楚煊是看着黎使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的,那黎使乍一见楚煊回头,被覆了假面的容颜惊了一吓,又遭楚煊刻意运用内力说出的话语震了心脉,之前又费尽心力与罗世忠周旋半晌,方才不防已被罗世忠的佛钟吼震了下,几下合力,那黎使竟是再难自持,当场萎顿在地,竟昏了过去。
感谢亲的点击,更期望亲能在收藏和推荐上再轻轻得点击一下,这样,看文会更及时的,感谢对蕊蕊的大力支持啊</P></DIV>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