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来水过滤模型的求解吧。
第二天,比赛的场地更换到了汉东大学的令德楼,与之前的明德楼不同,这里以各种理工科的实验室居多,主办方分别为各组参赛题目搭建了相应的场地,进行测试。
今天整个令德楼里的人群格外的多,除各队相互聚在一起商讨测试过程以外,在正式测试的场地边,还有许多本校或其他高校来观摩比赛的无关人员。
可见光室内定位便是在室内搭建一个80×80×80的立体空间,顶部设置三个白光LED光源,其余由参赛队员自行搭建传感器系统和电路系统,根据光源得到底部信号传感器的三个相对位置,与实际坐标值越接近,那参赛成绩也便越高。
所有关于电路的连接工作,魏莱已经在自己的是实验室里模拟了不下百次,现场组装不过手到擒来。
答辩的时间很长,毕竟有队伍的讲解和老师的提问环节。
但是今天的测试环节就很是简单,对于像A组这样的定位装置来说,所有准备好设备的队伍都可以直接来到测试场地旁边,和工作人员登记组号和姓名之后,便可以直接开始测试。
平均每个小组不到三分钟的时间,便能测试完所有数据,将结果填到给每组下发的类似答题卡的纸上,便可以宣布比赛完成。
今天令德楼教室内的阳光相比于新华大学的实验楼来说,要更为耀眼一些。
自然光的干扰增大,便可能导致某些以灰度为核心计算方法的队伍,原先设定的二值化的阈值不合适,影响区域定位的精准度。
所幸魏莱设计完成的电路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旧出色的完成了比赛,并填上了三个点的坐标值。
虽然这个时候不能知道比赛成绩,不过看到旁边一些队伍垂头丧气的的样子,方舟和魏莱都感觉胜算很大。
进入决赛来到这里的人,都在学校里对自家的电路模型进行了各种的测试,设备对于肉眼可见的定位距离出现非常大的误差是非常致命的。
混在周围的围观人群里,可能有一些队伍的指导老师,相貌显得十分年轻,在看到自己学生难过的样子之后,忍不住摇了摇头。
魏莱的队伍也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不过正经忙于科研的教授,才没有功夫陪学生跑这么远来参加比赛。
总的来说,A组的测试过程非常的枯燥和无聊,没有任何的看点。
真正有意思的测试环节还得看F组,因为F组需要设定的飞行距离有些长,所以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一间别的实验室两倍大小的空间。
此时,给F组组建测试的舞台周围,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尽管有汉东大学的老师帮忙维持比赛秩序,但仍然有新的人员进入教室内,试图看的更近一些。
早在昨天答辩结束的时候,关于方舟制作的无人机飞行视频便已经流出,不少人看到如此惊艳的表现,纷纷想来围观是哪家的技术。
主办方深知四旋翼无人机机翼的杀伤力,不惜停止测试,也要把人群驱散到安全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