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老太太说了些什么,竟这么轻而易举地就答应了,叫我有些始料未及。”从寿和院出来,璧容问向秦书怀道。
秦书怀甩开扇子,呵呵笑了两声,慷慨地摆了摆手,“不用谢我,我向来喜欢做好事。”
璧容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原本对他大老远来救火的行为倒是有些感激的,这会全被气没了。
秦书怀见她扭头要走,忙道:“别急别急,其实也没说什么,不过是提了句端午那日外祖母向我娘问起了你。”
甘老夫人?自己只是听过这人几次而已,无缘无故地怎么会向秦夫人问起自己?
璧容疑惑地看向秦书怀。
秦书怀解释道:“端午的时候我陪我娘去了太原躲端午,外祖母瞧见了你那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起来也奇怪,自打你送了她,我娘倒是当成了宝,特地命人做了卷轴,到哪都带着,外祖母瞧见了便问了一句。”
璧容没成想自己一幅佛经竟如此入了秦夫人的眼,心里贝有些惊讶有些欢喜。可这事如何就能叫郎氏改了心思呢?眉头不由得又深深锁在了一起。
“此事与眼前之事有何关联?”璧容不解道。
“兴哥儿的事情你该是听说了吧。”秦书怀道。
璧容点点头,兴哥儿是太原甘大人新纳的文姨娘好容易才生下的儿子,听说甘老夫人做主养在了大姑奶奶沈湘茗的名下。
“文姨娘娘家的嫡母是我的四姨婆。”秦书怀提示道。
既如此,那便是甘老夫人的人了,可甘老夫人却是做主养在了大姑奶奶的名下,如此看来大姑奶奶在甘家的地位并没有因为无子而受到影响。
秦书怀突然向四周看了一眼,确定没人后,才低头俯在璧容耳边道:“舅母之所以一直为有所出,是因为早年身子落了病……这事情被文姨娘知道了。”
璧容不敢置信地抬头看向秦书怀,见他肯定地点了点头,心里顿时唏嘘不已。
————————
寿和院上房,郎氏闭着眼睛平躺在长榻上,华妈妈拿着美人锤坐在脚踏上正力道轻缓地给郎氏锤着小腿。
“老太太前个儿不是还说要多留二爷二奶奶一阵吗,这个时候二奶奶的身子可是经不起颠簸的。”华妈妈心里有自己的担忧,如今她的小儿子刚刚去了二爷在东大街新开的铺子里做事,这个时候二爷若是走了,那她儿子的前途可就没了保障了。
郎氏仍旧闭着眼睛侧翻了个身,缓缓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管得住一时,管不住一世。”
华妈妈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装作无意地道:“老太太说的是,外头可比咱们朔州府大了不知多少倍,尤其是那江南水乡,奴婢听我那二小子说比起京里也不差几分,就是赶上灾荒年,那边也是饿不死人的。”华妈妈呵呵笑了两声,“奴婢原还担心他在南边待得时间长了,心也跟着落在那边了。”
郎氏蓦地抬眼看了华妈妈一眼。
华妈妈此刻说的正是郎氏一直放不下的担忧,纵是如今在这府里,那夫妻两个便已经常常不在她的掌控之中了,如若再回了忻州,关起门来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往后再想指着他们就更难了。
可是秦家小子今日的话,却叫她不得不改变想法。
想到此,郎氏有些倦意地叹了口气,“若不是湘茗和甘老夫人赌了气,我也不会就这么松了手。”
华妈妈一怔,赶紧打起了精神,仔细地听了起来。
“不过是个姨娘生下的下贱东西,是借了湘茗的光,才挂了个嫡子的名衔,不知道感恩还敢和正经夫人叫板!纵是甘老夫人也要看着咱们沈家的脸面上三思而动,她算个什么东西!”郎氏眼中闪过一道狠光,脸皮因为愠色而绷得紧紧的。
“说到底都是叫那些忘恩负义的奴才们害了!早前我几番叮嘱,她就是不听我的,不然岂会叫那贱人听见了风声。”
华妈妈听见郎氏提起这件事来,蓦地一惊,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一声,生怕一不小心引火上身,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郎氏思索了一阵,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看向华妈妈道:“跟大姑奶奶过去的佟家的,她女儿可是与你家大儿媳妇交好?”
华妈妈一个激灵,忙摆手跪了下去:“老太太明鉴,奴婢一家对老太太和大姑奶奶忠心耿耿,绝不敢作出忘恩负义背叛良心的事来……”
郎氏看了她好一会儿,才移开了目光,手撑着长榻坐了起来,“做什么怕成这个样子,我不过是想叫你去与她说些话,有些话我不方便说。”
华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忙道:“老太太尽管吩咐。”
郎氏向她招了招手,附耳低声说了几句。
华妈妈不敢耽搁,领了命就要出去。
走了几步,犹豫地又停了下来,硬着头皮问了一句:“老太太,那二爷这边……”,见郎氏一双眼睛直直地看着她,顿时心虚地低下了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