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每天定时交代强制郑雪服用的精神类药物之外,对这个病人的康复也早已经失去了信心。
当郭子欣的姐姐第一次尝试为郑雪擦拭身体的污秽时,郑雪唯一的反应就是趁其不备一口咬向了郭子欣姐姐的手臂。
齿痕深入血肉,伤口痛彻心扉。郭子欣的姐姐却忍着泪水,一点一点的劝慰。
当郭子欣的姐姐第一次尝试着喂郑雪吃一些咀嚼类的食物时,郑雪将吃下去的每一口食物都吐回到了喂食者的脸上。
郭子欣的姐姐依旧不以为意。
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郭子欣的姐姐渐渐发觉,似乎郑雪的病情反复与每次药物服用的周期紧密相连。她萌发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偷偷抄下了药物的名字,然后打电话向江南省一个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咨询。
“这种药物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的第一代精神类药物,用于遏制极其严重的精神疾病。药物本身就有极强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导致大脑智力不可逆的严重损伤。正是由于这种恶劣的临床反应,这种药物在20年前就明令禁止使用。”博士给出了答案,同时推荐了一些更为合理的服药建议。
郭子欣的姐姐并没有深入地考虑这个问题,她简单地将其归咎于监狱医院对药物成本的控制。为了能早日实现郑雪的康复,她作了一个非常“高尚”的决定——将医院配送的药物偷偷更换为自费购买的新型药物。
效果立竿见影。两个月后,郑雪的神志逐渐恢复,她已经能对郭子欣姐姐的声音作出反应,并表达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
当郑雪终于能够开口说出最简单的音节的时候,郭子欣的姐姐兴奋地向自己的领导作了汇报,并真诚地邀请领导检查自己的工作成果。
领导用狐疑的目光看着郭子欣的姐姐,并亲自检查了郑雪的康复情况。她用生冷的语调向郭子欣的姐姐表示了认可,脸上却是满满的不可置信。
领导离开这里之后,径直去了监狱医院,对监狱医院的领导和医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一个女娃子都能看好的病人,你们这帮穿着白褂的白痴居然一点办法都没有!
郭子欣的姐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有些羞愧——她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了医生不作为的基础上,尽管她是抱着如此单纯的目的。
三天后,监狱医院的医生一脸冷峻地带来了一大堆试管,一针一针地插入郑雪的手臂,丝毫不在乎郑雪恐惧无助的眼神和一切抗拒的行为。
五天后,监狱下达文件,宣布郭子欣的姐姐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调入监狱机关工作。
那天晚上,郭子欣的姐姐没有急着下班。
她就这么安静地坐在郑雪的对面,轻轻诉说着自己的美好梦想,安慰着郑雪早日康复。
时间已经过了深夜,郭子欣的姐姐最后看了一眼郑雪呆滞的表情,准备离去。
就在她准备撤开手掌回家的一刹那,郑雪突然恢复了意识,死死地攥住了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