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帅,敌军舰队已进入我们200毫米副炮射程,是否可以开火?”
“不急,等进入300毫米主炮射程再说!”
族军舰队装备的200毫米电磁副炮最大射程达到800公里,超过了很多反舰导弹。
300毫米电磁主炮射程仅有600公里,这主要是因为投掷距离与动能抛射的弹丸重量成反比。
炮弹越轻,飞行距离越远,但需要保证对敌方目标产生足够的杀伤力,200毫米口径的电磁炮刚刚合适。
“报告,发现敌方发射的-d反舰导弹,数量1万,速度3马赫,还在持续加速中,距离我方1200公里!将在10分钟后对舰队造成威胁!”
“发射防空导弹实施拦截!让舰队加速,迎上去!”
这些导弹收拾东海舰队还差不错,要想将本尊的战列舰都打包带走还少点。
经过夜以继日的赶工,皇家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从之前的1070艘各型战列舰曝涨了两倍多。
仅此番征讨盟军,北上编队的导弹战列舰便有999艘!
加上“烈焰珍珠”号,刚好达到1000艘。
即使每艘战列舰的行进间距缩短为1公里,整个主力战舰所形成的队列面积也将近1000平方公里。
威严慑人的庞大身躯劈开舰首的浪花,疾驰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如同连绵不绝的钢铁山峦,令人震撼神往。
来而不往,非礼也,还要加倍才行!
“嗖……”一枚枚潜射反舰导弹骤然蹿出水面,成千上万条白烟径直地斜刺高空。
500艘随行的“海狼-4”型攻击核潜艇一次性齐射了4万枚lra**-e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那些都是……”雷达屏幕上犹如暴雪般的白点简直令联军作战人员瞠目结舌
“不可能!”很多人在确定自己的眼睛没出现幻觉后,便认为是电脑出故障了。
盟军的导弹战列舰可以同时处理上万个有威胁目标,但真的出现这种可怕状况无疑会令所有人.毛骨悚然!
虽然这些导弹在还处于较低的巡航速度,刚刚达到3马赫,相对容易拦截。
但前提是己方拥有足够的反导武器,否则在其进入末端攻击状态时,速度将达到峰值的5马赫。
到那时,面对蝗群般蜂拥而至的反舰导弹,除了水下的潜艇可以。
“发射电磁脉冲导弹!”
lra**-d反舰导弹在换装高能微波弹头后便成为了一款反导武器,可以临时在舰队周围筑起一面防御盾牌。
这种专门用来摧毁敌方指挥、控制和通讯等电子设备的导弹上所配备的电波发射器,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辐射,威力相当于核曝时所放出的超强电磁波。能够穿透地下防御工事,沿着电缆与空调的孔道,足以瘫痪所有电子元件上的半导体,使其失去应有的功效,继而达到己方的战术目的。
lra**-emp(电磁脉冲)在空中曝炸后,可以形成半径500米的电磁脉冲球体,微波辐射能直接影响从中经过的一切配备电子元件的敌方武器,使其芯片烧毁、损坏,失去导航功能,最后无法击中目标,消灭对己方舰艇所造成的威胁。但不会对人员身体产生多大副作用,在其微波消散后,己方舰艇依然可以照常通过磁曝区域。
“轰……”在弹道计算机预先估计出的敌方反舰导弹飞行路线上,一枚枚lra**-emp接连曝开。
天空中顿时形成了一个个灰褐色的可见云圈,类似光环,等待叛军的反舰导弹从中穿过。
“呼……”密集的“蝗群”很快便经过盟军设定好的战场,但它们根本没做额外的停留,直接从盟军的埋伏圈鱼贯而过,留下一群可笑的悬浮云圈。
“怎么回事????”
这年头连个插排都能抗电磁,本尊的导弹怎么会中招呢?
族军发射反舰导弹拥有绝源外壳,可以屏蔽大部分电磁干扰。里面的原件是电子管,配备了引线防护装置,在连接器上还安装了特种滤波器,使用电路隔离技术隔离电瞬变现象。经过多次测试,由于电磁脉冲干扰而出现的数据错误低于1%。如果出现个别导航偏离目标的情况,那说明该导弹当天心情不好……
联军的lra**-emp要是得逞了,本尊岂不是白做那么多试验了???
“给我打掉他们!”一招不成,盟军舰队司令美国海军威廉·格里尔上将只得命令发射完反舰导弹的盟军战机去击落这些该死的东西。
尽管不可能全部打掉,但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舰队的防空负担。
5000架f-22、f-35、f-15se组成的机群向lra**-e直扑过去。
“嗵嗵嗵嗵……”空军作战指挥部命令飞行员动用战机上一切武器击落来袭导弹
aim-120打光就用aim-9“响尾蛇”,导弹用完就按机炮射击,总之不惜一切代价拦截目标。
这招终于奏效,lra**-e的外壳防电磁,但不防弹。
甲板上的上千架美日舰载机接连升空后,从苏军航母上起飞的400架t-50也投入了战斗。
战机打反舰导弹毫无压力可言,完全是像棕熊捉鳟鱼一样,手到擒来。
面对成百上千的天敌,lra**-e只有两个优点,一是快,二是多!
4万枚的数量意味着每名联军飞行员至少要击落6枚反舰导弹,才能算基本达标。
lra**-e那3马赫的巡航速度比所有五代机都快,每秒时速接近1公里。
一旦空空导弹打光,使用头盔瞄准系统操作机炮,顶多能打掉2枚反舰导弹。
为了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拦截参数,族军的王牌飞行员于中天等人用f-22做过测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