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市场以外,剩下的两千亿都会在最短时间内转换为产量。
不过考虑到BYD自身也有很高的需求,所以这前期能分出来的产量也不会太多,只能是先到先得。
虽然之前已经有了风声,但当真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各大汽车厂商还是有些坐立不安。
三千亿人民币的投资,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上可不是什么小数目了。
而且听说上头已经免费提供了一块地皮,虽然有些偏但却没收钱,摆明是要支持BYD。
除了这个,施工方BYD也是联系上了中建。
这可是全球最牛逼的施工方之一,只要你的钱到位,厂房这玩意建起来并没有太大难度。
而且他们也打听到了,所有设备基本全是由上头把控的工厂提供。
基本不受他们外资的控制。
也就是说,想要通过资本去限制BYD是不可能的。
既然限制不了,那就只能想办法加入进去。
不过之前大家对BYD的态度大都不算太好。
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国外厂家自然是不愿意看见国内厂商把品牌给做起来。
市场方面一直在对BYD的品牌价值进行攻击。
现在要他们拉下面子去找BYD谈判...说句不好听的,不光是自己面子扛不住,而且对面还不一定会给。
但是,虽然知道这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如果什么也不做那更不可能。
他们可是已经打听到了,新能源车的续航普遍在五千公里左右,这简直就是开挂了。
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手段那就只能眼睁睁等死。
尊严重要还是生存重要,这几乎没什么好选择的。
于是在BYD对外正式宣布后,大部分的厂商也是纷纷找上门来。
希望能够就供货的事情进行谈判。
BYD方面倒也没有太难为他们,只是说希望能够和他们进行技术交流。
尤其是在很多BYD弱项的地方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
比如和奥迪探讨一下大灯,又或者是准备找劳斯莱斯询问一下装饰。
反正就是一副我很好学,你们不教我很难办事的态度。
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不找我,去找科技之门去。
他们的确不会有这些条件,但供货时间就真的是懂的都懂了。
悄悄再告诉你们一句,别看科技之门也在扩张产能,那大部分都是供应给上面的。
再者,就算科技之门的技术很强,但毕竟成立时间太短。
赚的钱也基本投入到了扩张上。
想要像自己这样一口气拿出几千亿,除非是融资或者找银行进行技术贷款,不然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想要早一步拿到货,那就只能找我。
再说我也不坑,就是单纯的技术交流。
没说让你们把核心技术给交出来,但一些边边角角的就别藏着捏着了吧。
当年封锁了我们这么久,现在也该吐点出来了。
(喜欢的同学可以点点观众!求票!饿!饭来!!!也可以加一下我的女粉丝交友群,316323007!妹子很多,可萌可御!爱你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