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这地方,工值不低,这里的人耍手艺的多,副业多,秋后分红就算发了一笔小财,就和城市人开了支一样,又是将近年关,都置买去了年货,置办春节新衣最少一人一套。
杨柳姐几个就有的忙,离年还有一个半月,活就多了起来。
杨柳就成了连轴转,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到饭店买了大袋子馒头,买馒头花粮票,一斤粮票五个馒头,比分的麦子磨面自己蒸是贵了不少。
买粮票要三毛钱一斤,再加上馒头钱两毛五,供应的白面才一毛多点一斤,农村分的麦子才八分钱。
前辈子的杨柳始终在生产队劳动,年年拾捡,家里的粮食可不少,熟白薯干就晒两大囤,粉条就漏二百多斤。
石向华再恨,开了圈他也不能控制杨天祥一家拾捡,大山最能拾白薯,杨柳最能拾花生,主要是耍的杨柳。
今生杨柳出来了,小胖、小厉害才不卖力气给杨天祥拾捡,杨敏姐俩一走,小胖被赶上班,平常小孩子的活很少,收秋的时候,拾捡才用到小孩子。
个子高的才能正式到生产队干活,也得十二三岁,前世的杨柳就是十二岁在生产队正式上班,九至十一岁读了两年书,这期间就是看孩子拾花生。
因为杨柳没有到上班的年龄,她个子高,就和十五六的孩子干了一样的活。
她的年龄小,到了秋天,杨天祥就不让她上班,跑着去各村捡花生,西林庄总比别的村开圈晚上半个月,石向华就是想臭到地里也不让大伙拾捡。
等到四外的都开完圈,城关的工人大群的赶过来拾捡,谁都拿粮食当好的,多少年以后,到了秋天工人队伍也是下乡捡粮,拾花生的最多,直到成了个体,拾捡大军还是那样蜂拥不断。
石向华老卡着不让开圈,拾捡大军可不管那些,长着秧子的花生都敢拔,别说都要上冻了,西林庄的人工资极低,又拾捡不到多少粮食,生活很是困苦。
石向华的心最黑,他是丰衣足食,养尊处优的,群众好了他不让,就他那些心腹,都把着权利,他们是不缺吃喝。
百分之九十都是骂他的,可是他上头有人,搬不动他。
杨柳拾捡都是跑外村,等到了看青的走了,大黑天才回来,拾的和偷的看青的是会分辨,可是被截住也是麻烦。
前世的杨天祥逐渐的厉害起来,看青的要是看到杨柳带东西回来,告诉杨柳:躲着我们点儿。截他们良心下不去,不截传到石向华的耳朵里,下年就别想看青了。
石向华派的看青的也不一样,只有那个九头不是个东西,其他人有的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一个村子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奸人是不会往死里得罪人的。
偷懒的人占多数,谁成天在道口截着?石向华是希望那样,表面唯唯诺诺,心里不听他的也是多得是。
所以杨柳拾回来的东西没有被劫走过。
看青的都知道杨天祥一家从不偷东西,就是杨柳整天拾捡,还对杨柳另眼相看。
这世的杨天祥,没了杨柳的拾捡,家里虽然有钱,生活现状是没有前世的好,谷舒兰不舍得动老底,想留着养老呢,所以就拼命的刮磨杨柳,杨敏。
没有杨柳的带动,大山也不好拾捡,前世拾白薯就拾满一间屋子,这一世也就是开圈拾几回,粮食自然没有前世的充足,怎么会给杨柳口粮,宁可为石向华办事也要保住这两份口粮。
要不是杨柳让家里储粮,不饿死也没有往外送挥霍的。
现在谷舒兰的存粮越来越少了,杨柳读书就不给口粮,有了工作更不会给她。
前世大山和杨柳的口粮都分在了家里,杨柳买高价粮,还得养活大山,家里的粮食攒了不少,也没给过杨柳一斤粮票。
以前认为前世的杨天祥是很穷,才那样苛待杨柳,如今杨柳的记忆复苏了很多,才让她认识到杨天祥和谷舒兰就是专门刮磨闺女给儿子和自己攒家当。
杨柳熬夜很困很累,可是想到自己总比前杨柳幸运,挣的大部归自己,杨天祥掌握不住她的全部收入。
前世的杨天祥也是杨柳惯出来的,自己都结婚了,为什么把自己挣的钱都寄回了家里,一点防人之心没有,傻得够透腔的。
就连王振清那个没有言语的人都说杨柳:“你这么大岁数了,挣的钱自己也得留点,都给了家里,你自己将来怎么办?”这是在杨柳三十岁的时候说的。
可是杨柳的回答是什么:我要钱有什么用。钱没用,父母刮磨你干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