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5章 这话你自己信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然也有人试图冲上去,将还活着的奴酋杀死,但都被护卫在一旁的天策军将士给阻挡下来,告诉他们现在不是报私仇的时候,到时候这些奴酋会一并斩杀,为他们报仇。

    再后面,便是那些被串成长串的鞑子俘虏,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入寇时的嚣张气焰。

    天策军的队伍走过,才是关宁军的队伍,但相比之下,牌面就小了许多,别说别的,光看建奴的首级数量,关宁军就远远不如,虽然有个岳托的全尸撑场面,但比起豪格活人在这,也是远远不如,毕竟后者可是奴酋洪太的长子,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这就是金国的太子啊。

    原本还将信将疑的民众,看到这些实打实的俘虏和首级,也不再怀疑宣扬的战绩了,朝廷大军真的取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

    一些有亲人死在鞑子手上的民众,发现大仇得报,不禁泪流满面,嚎啕大哭。

    献俘的队伍最终停留在距离广渠门十里的通惠河边,两千步兵就地驻扎起来,等待朝廷派出兵马接受,能让他们离京城这么近,已经是崇祯最大的容忍极限,毕竟前不久天策军还在跟官军作战。

    这次率军献俘的是李泰,也算是给他一个露脸的机会,孔有德自然不会亲涉险地,而且他现在要忙的事情很多,已经早早回登州去了。

    扎营半个时辰后,由朝廷派出的接收官员,便在张国臣和孟思哲的引领下,来到营地,先期查验首级,然后接受过去,举行献福大典。

    负责此事的,是新任兵部右侍郎谢升,还有东厂提督王承恩,以及督察院和吏部的几个官员。

    谢升其实很不想趟这趟浑水的,但凡跟天策军扯上关系的兵部官员,都没几个有好下场,范景文被抓,刘宇烈战死,熊明遇被罢免,唐天才好不容易混了个料敌于先的功劳,结果因为山海关的丢失又被罢免了。

    其他的兵部官员受牵连的不知凡几,可以从这一年的时间内,兵部的人几乎换了个遍,从兵部尚书,兵部侍郎,到兵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乃至没有品级的大使,副使都给换了个遍。

    要说唯一没换的,也就张国臣,这家伙投靠孔有德,充当了此次谈判的联络人,让朝廷对他很是忌惮,照理说处置一个五品官简直小意思,但朝廷没必要为了这么个五品小官,将天策军彻底推到对立面,至少现在不行。

    谢升对此行很是担忧,他是万历三十四年的进士,在翰林院熬了二十多年,总算是熬出头了,可别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和唐天才那个倒霉蛋一样,前程尽毁。

    甚至他跟怀疑,可能没人愿意干这事儿,才特地把他从翰林院捞出来,安了个兵部侍郎的名头,牵头处理此事。

    谢升麾下的那些个主事,郎中,还有督察院,吏部的官员,也都是一脸便秘的样子,如果能不来,他们还是尽量不来的好。

    然而,当他们进入天策军的营地,却发现这支兵马,好像和传闻的不大一样啊,营地井然有序,军容齐整,即使在这京畿地区,士兵们依旧在进行操练,杀声阵阵。

    那些卫兵也在认真的核查着来访人员的身份,也没有受贿索贿的情况发生,看得出来,军纪极为严明,根本不给人以可乘之机。

    见到此次带兵主将李泰之后,张国臣先去寒暄一番,毕竟两人算是同一个阵营,然后充当中间人,互相引见一番。

    随着双方互相都有了个大概了解,查验行动也开始了,献俘大典的时间就快到了,必须的赶快进行才行。

    说是查验,谢升他们可不会一个首级一个首级的翻看,毕竟天策军不算朝廷直属兵马,也不指望通过首级拿战功和赏银,所以没必要在这事上面造假。

    看到缴获的各色鞑子旗帜,盔甲,还有装满的一车一车的首级,谢升他们当然是很激动的,如果是自己率军斩获这么多首级,不说封爵吧,起码能入阁。

    经过一番简单的查验,首级数量完全没问题,足足两千五百余枚真奴首级,而且还有三千多枚假鞑子的首级,最让谢升在意的,当然是奴酋豪格。

    经过曾经见过豪格的士兵辨认,他们总算是确认了豪格的身份,也就半个时辰,这次查验就算是结束了。

    然后在谢升和李泰的联合指挥下,一批一批的首级,俘虏,旗号,兵器,被移交给神武左营的士兵,由他们带入京城,天策军自然是继续留在城外,毕竟崇祯也没那个胆量让他们入城。

    对此,李泰也无所谓,他来这只是完成孔有德交代的任务罢了,现在已经完成了,随时可以打道回府。

    来的路上,李泰他们大张旗鼓的打着天策军的旗号,从天津一路走来,无数人目睹了天策军的均为,天策军可以说是声名远播了。

    首级和俘虏的查验,是同时进行的,马世龙和祖大寿的那些‘斩获’,则是另外一批人在负责,不过数量少很多,提前就已经结束了。

    随着这些俘虏和首级被运抵京城,献俘大典也快开始了。

    献俘大典被设置在天坛,这里是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此番大捷乃是崇祯朝以来前所未有的,放在这里也很合理。

    而负责此事的,自然是已经年过七旬,白发苍苍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对于这件事情,他可是相当的上心。

    虽然对孔有德的一些行动他不赞同,但这打击东虏的事情,也是他的追求,和其他人不一样,徐光启对东虏的认识更为深刻。

    从种种信息判断,东虏不是一般的盗匪,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国家,虽然他们自称大金,但和前宋之气的金国没得比,单单周边环境就差很多,然而这十多年来,他们却突破重重障碍,一步步扫清周边的威胁,先夺取辽东,而后两次征伐蒙古,一次进攻朝鲜,又攻灭叶赫女真各部,不是一般的莽夫能做到的。

    如果任其发展,倘若再像己巳之变那样,入寇一两次,劫掠大量财富和人口东归,恐怕只会越发壮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