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仰起头,瞧了瞧前方酒楼门前悬下的那块招牌,木制招牌挂在二楼支出的木梁上,直直地垂下来,上面白底黑字书着三个大字。
太白楼!
太白楼,杨澜嘴角浮出一丝微笑,这名字在后世的古装电视剧中经常见到,原以为是后人的生搬硬套,不想来到了大明朝,太白楼的确比比皆是,就连肃宁县城也有这么一家,当初杨澜的姥爷据说就在那家太白楼的厨房里面当学徒帮工。
不过,此太白非彼太白,这个太白楼在京城也算是独一无二了!
据说,在靖难之役后,明成祖迁都北平,会试地点从南京改到了北京,每三年一次大比,这一百多年的时间,每一期中过状元的举子都曾经在太白楼中用过膳。中了状元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太白楼内留下了自己的笔墨,故而,这太白楼又有一个别名,人称状元楼。每一次大比,凡是到京城来赶考的举子们大多会前来太白楼用膳,图的就是一个好兆头。
招牌上的三& {}个字乃是如今的辅方从哲大人所题,方从哲没有中过状元,然而,那些状元郎的题字与方大人的一比,价值也就小了许多,太白楼的东家是一个生意人,对此门清得很。
杨澜瞧了那招牌一眼,随后转过身,肃然立在一旁。
老蔡躬着身子,将轿帘掀起,夏新权弯腰钻出轿子,随后直起身,轻咳了一声,迈着四方步走了过来。
杨澜忙低下头,向他行了个礼。
夏新权站在杨澜身前,站定脚步,望了一眼酒楼的招牌,他记得他以前参加会试的时候,那个时候这招牌上的三个字是由另外的人所提,好像是申时行吧?当时,他乃朝堂上的辅,如今,申某人题的那块招牌多半已经不在了吧?
“方大人的字很不错!”
夏新权回过头,望着杨澜,似笑非笑地说了一句,说罢,他迈着四方步,当先一步,向前行去,杨澜忙跟了上来,两人之间保持着两步左右的距离。
这距离是有考究的,若是相隔的距离只有一步,那么就会给别人一种压迫感,若不是非常亲近的人,最好不要离对方这样近,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然而,若是离得太远了,比如三步之外,那么就会显得和那人很疏远,会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所以,两步正好,既不疏远,也不致于让人反感。
西方有个谚语,细节中有魔鬼,后世也流行着这么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在每一个小地方,杨澜都务求做到最好,他知道,很多做大事的人之所以失败,其实都是栽在小事情上面,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失误而在日后付出巨大的代价,从这点来看,我们可以把杨澜看做是一个有些偏执的完美主义者。
作为一个杀人,容不得他不追求完美,毕竟,只要稍有失误,付出的代价就有可能是自己的生命。
进得酒楼,便是一个大堂,摆着一二十张圆桌,大部分都已坐上人,客人们大多为上京赶考的举子,一个个羽扇纶巾,风流倜傥,高谈阔论,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热闹得紧。
夏新权有些厌恶地扫了一眼那些举子,这些年少轻狂的少年英才并不能入他的法眼,放榜之后,这些一个个脑袋抬得比天还要高的才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