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地区的盟军军队很多,但是他们面对的明军南方集团军群同样无比强大。他们可没有明军准备的那么充分,在寒冷的冬季进行大规模的野外行军先不说速度能有多快,单单是背后的明军猛攻之下说不定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崩溃。
直到这个时候盟军才恍然发觉,原来明军真正的意图是高加索地区的数以百万计的盟军主力部队。之前对罗马尼亚的攻击不过是为了将盟军的预备队给调走而已。慌乱之下的盟军甚至是从其国内调派援军前往增援,可惜在时间上面已经来不及了。
到了一月十五日的时候,明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察里津地区,打开了前往顿河的道路。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面,明军付出了超过十万人的伤亡代价。其中近半都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伤病损失。张诚顶着这么大的代价为的就是能够快速围歼高加索地区的盟军主力部队,从而为了能够在1943年之内结束欧洲战场上的战斗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占领察里津之后,明军的战场形势变的前所未有的好。他们沿着顿河一路向西推进,最终的目标就是顿河入海口处的亚速。
只要明军完全封死了顿河沿岸,那在明军地中海舰队掌握着黑海制海权的情况下,高加索地区的盟军主力部队就将成为瓮中之鳖。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面被切断了补给线,这些盟军部队要么就是投降,要么就是全军覆没!
当众多明军官兵们带着防备雪盲症的墨镜。驾驶着改装过的各种车辆杀往亚速的时候,绝望的盟军已经没有了任何阻挡他们的能力。
对于明军来说,现在唯一能够让他们放缓脚步的只有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道路。不过天气方面虽然很冷,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却一直都没有怎么下雪。毕竟这里相比于北方莫斯科。圣彼得堡一带刺骨的严寒来说。南边顿河沿线靠近高加索地区一带的气温相比之下还算可以。
数十个师的明军官兵们从察里津地区向西推进,沿途不断留下部队进行防御,用来构建防线对付南边的盟军部队北上突围。
在明军攻击前进的道路上根本就没有能够阻挡他们的军队。俄国人早就已经失魂落魄的无力再战,而盟军的部队主力都在顿河南边的高加索。他们的战略预备队现在则是在罗马尼亚地区被死死缠住。至于从遥远的西欧派遣过来的援军哪里是短时间之内能够赶到战场的?
更何况。明军强大的地中海舰队在察里津被拿下之后就已经掩护着海军陆战队通过了亚速海峡杀入了亚速海,并且成功在亚速地区登陆拿下了顿河出海口。并且在几天之后就占领了极为重要,拥有多座跨河大桥的后勤补给中转站,顿河畔罗斯托夫。
丢掉了作为后勤中转中心的顿河畔罗斯托夫之后,高加索地区的庞大盟军部队顿时就陷入了补给不利的局面之中。那么多的部队要吃要喝要补给,在失去黑海制海权之后,盟军只能是通过陆路运输。可惜现在几乎所有的陆地运输线全都处于明军顿河军团的攻击范围之内,盟军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一处又一处的补给站被攻陷。
时间很快就来到一月二十二日。从西欧开过来的盟军援军堪堪抵达基辅的时候,明军顿河军团就已经在顿河畔罗斯托夫与海军陆战队的部队顺利会师。超过二百三十万人以及海量装备的盟军部队就此被合围在了高加索山脉以北,顿河以南,黑海以东,里海以西的庞大地区之中。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盟军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一直都没有将高加索地区的重兵集团调走。毕竟如果丢失了高加索地区。那也就意味着乌克兰将暴露在明军的眼皮子底下。在乌克兰大平原的后方可就欧洲腹地了。中欧地区完全就是一大片的平坦平原,这里可不是多山的南欧。明军强大的装甲兵团一旦在平原上放开了冲锋,谁也别想抗的住他们的攻击。
原本盟军认为在寒冷的冬季之中明军无法发起大规模的攻击。而且作为后路的顿河沿线因为察里津牢牢扼守住了通道,所以高加索地区的部队至少在冬季结束之前还是非常安全的。可惜张诚不惜代价的攻击彻底打乱了盟军的节奏。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重兵集团落入了包围之中,四周却没有任何可以解救他们的部队。在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四面八方没有突围的地方,而且现在还是要命的严寒冬季。头皮发麻的盟军都不知道包围圈里面的部队能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