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章 我不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参加取解试的称谓,这里面都是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官二代官三代,竞争比普通取解试激烈不说。

    关键杜若不知道试题啊!

    一年后苏轼参加的是眉州平民取解试,又不是什么劳什子别头试,所以杜若只知道眉州平民取解试试题,压根不知道别头试试题。

    所以他死也不能要这次的恩荫官,万一参加别头试连取解资格都没考上,那丢人就丢到外婆家了。

    ————

    汴京,亦被时人称为汴梁、东京。

    但绝不叫开封。

    开封府是宋朝的行政机构,包含汴京以及汴京周围二十九县,宋人口中的开封府单指开封府衙门。

    此时的汴京大内,垂拱殿中,仁宗皇帝赵祯正在等着他的宰相们过来,他富态的脸上,表情有些愁苦,眼角鱼尾纹一直纠结着。

    他想不通,明明已经选了人人称贤的文彦博富弼为相,为什么还能把一件关乎国运的大事办的拖了好几年,一直都拿不出个解决方案。

    赵祯发愁的大事便是三年前,黄河在汴京东北处的商胡口决堤改道,黄河决堤改道自古以来都是关乎国运的大事,这次改道也不例外,淹了河北数十万亩良田,形成了一片跨度近千里的泽地。

    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国家为了救灾治理黄河每年都要投进去千万贯钱,可这件事在朝堂议了三年,争了三年,到现在居然连一个具体办法都没有讨论出来。

    赵祯捏了捏眉心,心中暗定,今日一定要那些执宰们定下一个方案,然后执行!

    很快,几名身穿紫色官袍,手持玉笏,腰佩金鱼袋的相公们便来到了赵祯面前,对赵祯口称“官家”,作揖行礼。

    “几位相公,可有决断……”

    照例,赵祯先问,身为皇帝,他也对宰相尊称“相公”。

    “回禀陛下……”

    文彦博带头,陈述了他的“六塔河”方案改进版,富弼附议。

    但他刚说完,参知政事王拱辰立刻站出来反对,说六塔河流量太小,不足以承载黄河之水,贾朝昌相公的开拓黄河故道才是正办。

    贾朝昌是文彦博前任首相,被罢相后现在领着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在北方大名府任府尹,照理也是宰相。

    王拱辰说完,知制诰王珪又站出来,分别说两种方案都不可行,但他自己却又拿不出什么好方案。

    眼看着又要僵持不下,赵祯垂了垂眼帘,手指轻敲座椅扶手,轻声道:“别争了,就从这两种方案里选一个吧,这事不能再拖了,你们等得起,百姓们等不起。”

    诸位执宰们都与赵祯君臣十几二十载,知道赵祯性格,他若闷不吭声,或者和大臣据理力争,这都不算什么,大臣都可以我行我素。

    但当他有气无力的用很轻的语调说话时,就代表他是下定决心了。

    这种时候再和他对着干,结果只有一个——被踢出中央。

    赵祯虽然仁慈,但驭下权术在古今帝王里也是顶级高手,他登基后名臣强相犹如过江之卿,但从未有一人能够威胁他权力。

    史书里记载包拯、余靖喷他一脸吐沫,唐介当他面说他断子绝孙,那是他知道这些臣子是忠心耿耿,不屑计较罢了。

    “六塔河!”

    最后,在几位执宰的民主投票下,终于确定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他不懂河工,执宰们也都不懂,但这个方案是河北地一河工世家吏员策划的。

    他也觉得这个方案至少比贾相公的要靠谱些。

    确定了方案后,垂拱殿里众人都松了口气,但紧张的气氛还在,文彦博见赵祯表情也舒展了些,便从袖口拿出一本奏折,呈给了赵祯。

    “陛下,这眉州杜若上的表。”

    听到杜若名字,诸位执宰们和赵祯眼睛都亮了几分,虽然距离恩荫赏赐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但这一个多月来,他们却时常都能想到杜若的名字。

    因为,指纹法在全国推广后,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各地呈来的靠此法破案呈报,大宋狱治一派清明景象。

    后来,皇帝和执宰们甚至觉得,只给杜若一个恩荫官加编外龙卫太过薄待了,这种人才该破格直接调进刑部任差遣。

    “好,他的谢表,我一定要看。”

    赵祯果然露出笑容,急忙伸手拿了奏章,一般恩荫谢表他是不会看的,当然政事堂也不会拿给他。

    但杜若这封,他认为政事堂拿的好。

    “不是谢表。”

    几位执宰都是看过奏章的,此时富弼提醒了下赵祯,免得吓到赵祯。

    “哦?”

    带着好奇,赵祯看了杜若的上表,看完后,他眼角鱼尾纹散开,大笑起来。

    “好啊,这小子,志向不小嘛!”

    众执宰也都微笑颔首,他们习的都是孔孟之道,年轻人年少立志,立大志,在他们看来就是孺子可教,必成大器。

    他们太喜欢了。

    “柳公不止有个好女婿,还有个有个好外孙啊!”

    赵祯感慨了一句,诸位相公脸色有些古怪,这里面有三个都是杜守义同年进士,不好多说什么,只有王珪摇头,轻声道:“好女婿不好,好外孙好。”

    赵祯权当没听见,对众人笑问:“诸位以为如何?要不要应了他?”

    众相公在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他既有青云之志,自然要从之。”

    文彦博连忙补充道:“但赏赐也不能不给。”

    富弼王拱辰点头:“不给恩荫官,可以给别的。”

    王珪道:“杜家怕是看不上钱财的……”

    赵祯也双手交叠,想了会,突然,他目光盯了会文彦博的腰带,然后道:“不如就赏赐给他……”

    赵祯说完,众相公都是一惊,虽觉得不合规矩,但讨论一番又觉得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奖励了。

    最后便齐齐赞同,发往翰林院拟旨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