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萧鹏两人的对话,艾米莉亚和迈克菲一脸懵逼:“你们在说什么呢?能不能说一些让我们也能听明白的话?”
萧鹏笑道:“其实也没什么了,你们知道‘郑和下西洋’这个事情么?”
艾米莉亚点头:“上学时候学世界史时候学过,我还见过从加州北部卡奎尼斯海峡打捞出来的华夏船只残骸和一些文物。碳十四鉴定后,那些木料都是1400年左右的木船,不就是你们说的永乐年么?”
杨猛眨了眨眼:“郑和还去过美洲?”
萧鹏耸肩:“或许当时有另外的一支舰队去了美洲吧,反正郑和下西洋的事情因为刘大夏给搞成了一个糊涂账。”
这刘大夏也算是一带名臣,辅佐过明英宗明孝宗两任皇帝,在明孝宗时期与王恕、马文升合成‘弘治三君子’,又和李东阳、杨一清合称‘楚地三杰’。还喜欢写诗,算是个诗人。
但是提起他,有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黑点,在明朝很多史籍里都提到了刘大夏藏匿郑和下西洋档案的事情。根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原来存在兵部,成化年间,明宪宗曾经下诏查三保旧档案,结果查了三天查不到,原来资料以被刘大夏藏了起来,理由是‘三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即使还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当然,到底刘大夏是否是藏了还是销毁了《郑和出使水程》,到现在也没有个定论,但是刘大夏确实有过藏匿档案的前科,所以这个锅就让他来背了。到现在只要提起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消失之谜,都会被认为是刘大夏藏匿或者销毁的。
假如说刘大夏真的这么做了,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在那个时代,宦官和朝堂之间的斗争永远没有停止过,下西洋一直是宦官的政绩,怎么可能让宦官再去下西洋呢?
艾米莉亚问道:“那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问题么?”
萧鹏解释道:“其实尽管《郑和出使水程》没了,但是世界各地还有很多能证明郑和下西洋存在的事情,比如说爪哇中部就有一个三宝垄,而在三宝垄有一座名字叫做‘三宝公’的寺庙,就是纪念郑和到过印尼;东非现在一些岛屿的居民也声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于郑和的船队;袋鼠国北方海岸岛屿发现一艘华夏沉船,上面有发现九百年前的华夏和非洲的硬币;而袋鼠国土著石刻上还有华夏的帆船。”
“而且华夏也有关于郑和下西洋另外方式的记载,比如说当年郑和船上的翻译马欢做的《瀛涯胜览》;另外一个翻译费信也写了《星槎胜览》;郑和的幕僚巩珍,哦,咱们路过南沙的时候有个巩珍礁就是以他命名的,他写过《西洋番国志》也记载了当年郑和下西洋途径诸国的事情,而且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那是那个年代最早的航海图集。如果郑和没有下西洋,怎么会有那么多关于西方诸国风土人情的记载和航线记录呢?”
杨猛在一边提醒道:“别忘了还有洪保太监!”
萧鹏听后急忙点头:“对了!还有明朝太监洪保,人们发现他的幕的时候,里面记载洪保太监的碑文上明确写着洪保太监‘充副使,统帅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JI)捧诏敕使西洋各番(藩)国’,抚谕远人’。古人对死者生平的碑文可是极为正式的,不能为了欺骗后人胡编乱造。”
迈克菲听后很是不解:“你们两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就连我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事情,这有什么疑问的么?”
萧鹏冷哼道:“你说对了!还真有疑问!事情是这样的,我刚才说了,这郑和下西洋的事情,在当年牵扯到了宦官和朝堂之间的斗争,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是太监式微的时候,所以当年的舰队回国的时候,所有的舰船以及造船图都被毁之一炬。这里可能就有害怕太监势力再次东山再起有关。但是1962年的时候,我们华夏龙江造船厂遗址发现一个巨大的船尾舵,至少一百平方米的舵叶,那大小足以操纵一艘一百三十米到一百九十米的巨船!可惜由于没有宝船实物留下,所以枫叶国一个华裔博士,叫皮炎平。。。。。。啊呸,林炎平,和另外一个叫做张谦的华裔学者发出了一个论调,说什么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